您现在的位置: 和田玉籽料_和田玉收藏_新疆和田玉_和田玉故乡和田工美-月海轩玉器 >> 文章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和田工美北京专卖店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乙1号北京富通官园珠宝城337号  电话010-68336588        
 ◎ 本栏导航
   
最新资讯
公司新闻
和田玉专题
精品赏析
 ◎ 最新热门
   
 ◎ 专题栏目 ◎ 最新推荐
微中藏世界 发丝读华章——微雕家陈小林的微雕艺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www.hdonl.cn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2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微博 人人网
 

 

  微雕的施工面积极小,没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除了一般雕刻所要有的绘画、书法、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异的意念和特殊的毅力。

  今年49岁的陈小林,从事微雕创作已整整30年。齐白石的《荷花》、潘天寿的《映日》、李苦禅的花鸟,这些大作陈小林都能在1厘米的方寸之间展现。且不说红花墨荷让人惊讶,用肉眼仔细分辨才看见的小黑点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题字。如果说在象牙上雕刻这些神形兼备的作品,已经让人赞不绝口,那么在0.7毫米长的头发丝上能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一粒米上能刻324个字的《兰亭序》,在头发的横截面上雕刻“奥运会会徽”,更叫人拍案叫绝。

  谈起与微雕结缘,陈小林是看到报纸上写着1974年周总理送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米粒上刻诗的微雕。“我觉得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一定要弄清楚这里面的奥妙!”

  微雕自古就有

  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中国的微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距今24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骨针(人类最早期的缝纫工具)针眼中进行“镂空雕”。而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件书法雕刻,在一块邮票大小的骨头上雕刻了30至40个甲骨文文字,但微雕真正独立成为一门艺术,是在明末清初。

  微雕艺术属雕刻,只不过被雕刻件的面积极小,因此称“微”。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又称“米刻”、“细刻”。雕刻时以刀代笔,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它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上,镂刻书画诗词。其作品往往需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才能看清字迹,历来被称为“绝技”。

  微雕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古代微雕、近代微雕、现代微雕和当代微雕。古代微雕人们只能刻用眼睛直接能看到的东西;近代微雕人们借助放大镜进行创作;现代微雕人们借助显微镜创作;当代微雕借助高科技进行。

  比针尖还要细的刻刀

  陈小林从小就喜欢雕刻。陈小林回忆起儿时,每到周末他都带着20斤重的显微镜,乘公共汽车去故宫、十三陵看微雕。“后来十三陵那里管微雕的老先生都认识我了,打开保险箱让我看。”陈小林说,“我不仅着迷着微雕艺术,而且琢磨人家是怎么刻的,用的什么工具?有半年时间我天天琢麽这个。”最后,陈小林花了9个月的时间终于做成了自己的微雕工具。

  记者采访时看到显微镜边上放着的3、4个小玻璃盒,每个盒中有长短不一的几枚刻刀,刀头的形状不一,但用肉眼看不见,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刀具根据不同的用途有长短大小之别,刀口还分为圆的、平的、斜的、尖的、三角的、多角的等形状。“要刻细微的字,笔划就要更小,而刀具尖必须比笔划更小,肉眼当然看不见,这就要凭手感、凭意念去磨制。”微雕的刻刀都是陈小林亲手在显微镜下打磨的。起初用最粗的几十号的水磨砂纸打磨,最后用最细的3000号的砂纸打磨。这些刀具又细又尖,刀尖比毛发直径的1/50还要细。

  “要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不同硬度的刀具,刀具太软,吃不进去,刀具太硬,一碰就裂。刀具选定了要进行磨制,磨制刀具是微雕创作的一个难点。有人说,刀具磨成了,微雕就成功了一半。”陈小林说。

  不是所有人的头发都能雕刻

  不是所有人的头发都可以用来雕刻,只有饱满、光滑、坚硬的毛发才比较适宜。毛发会被固定在180倍的显微镜下,雕刻正式开始。凭借微雕师的意念和指尖感觉来完成。“练就成这样的意念和指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一个微雕师要经过10年左右的磨炼才能在1平方公分的面积上雕刻,而能在毛发上雕刻如果没有20年的磨炼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人的头发是一根空心软管,表面是一层极薄的表皮,表皮下面是纤维组织。头发丝乍看都一样,可是在高倍显微镜下,扁的、棱的、曲的、直的,全不同,不是所有人的发丝都可以用来雕刻。”只有饱满、光滑、坚硬的毛发才比较适宜。

  刀随意转  神刻意雕

  陈小林说,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下凭手的感觉运刀,依娴熟的技艺完成创作。

  微雕字、画笔划都很小,这只能凭手感、凭意念,雕刻时笔划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必须恰到好处,一气呵成。如刻“王”字,三横一竖,长短刚好成了一个“王”字。如果一竖向上伸出一点就变成了“主”字,向下伸出一点就变成“手”字,上下都伸出则成了“丰”字,这一竖要刻得刚刚好,上接第一横,下连第三横,分毫不能差。要把力量、感觉都集中到刀口,达到意到、力到、气到,舒展自如,心手相应,游刃有余,刀随意念运转,丝毫不差。

  雕刻时,要灯孤影单,心静如水,才能操刀镂刻,游刃有余。达到入静状态,不能有任何情绪波动,在180倍的显微镜下,凝神屏息,用仅是发丝十几分之一的刻刀,在一个不能有任何误差的平面上游行,意在刀先,心手相应,刀运神出,全凭着意念、眼力、指功、手腕及毅力进行。“这像在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你能静下来静到什么程度,才能防止脉搏跳动的干扰呢?”陈小林反问。

  破译书道本源的奥秘

  书法是刻字的基础。微雕艺术“艺在微,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深厚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辩认,但在放大镜下仍然十分精美。

  陈小林从4岁起就跟爷爷学习书法,现在擅长行、草、隶、篆,专行草书,现在专练王羲之的字。“小时候用的怀素字帖,是在沙滩儿国家文物出版社买的,我特喜欢那字,兜里没多少钱,跑那儿看了三四次才买的。”

  门下无徒  技难传世

  “因为没有人愿意学,所以现在50多岁的人是微雕中的年轻一代,而高龄的则在70至80岁之间。”陈小林说,练就成这样的意念和指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般一个微雕师要经过10年左右的磨炼才能在1平方公分的面积上雕刻,而能在毛发上雕刻如果没有20年的磨炼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由于微雕最重要的是可以做到长年累月的静心修炼,因此很多人入行不久就纷纷放弃。 “微雕很少有家族世代相传的,我也是自学的,所以也没有既定的接班人。原来也有几个孩子学,可他们就是坐不住,后来全半途而废了。”(本报记者 郎静 王建)

工作中的陈小林

在象牙上雕刻的东汉《公羊传》84个字

陈小林展示微雕作品

文章录入:小侯    责任编辑:小侯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