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和田玉籽料_和田玉收藏_新疆和田玉_和田玉故乡和田工美-月海轩玉器 >> 文章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和田工美北京专卖店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乙1号北京富通官园珠宝城337号  电话010-68336588        
 ◎ 本栏导航
   
最新资讯
公司新闻
和田玉专题
精品赏析
 ◎ 最新热门
   
 ◎ 专题栏目 ◎ 最新推荐
新疆:以和田玉产业打造丝绸之路文化经济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天山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5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微博 人人网
 

    在古代,和田玉曾被用作兵器和祭祀用的礼器。殷商时代起,和田玉即成为宫廷用玉的主体。秦始皇称帝始,和田玉成为帝王玉,历代象征皇权的玉玺及皇宫玉器多用和田玉制成。2003年中国“国石”评选,和田玉是候选石之一。2008年奥运会会徽选用和田玉为玉料。新疆各族先民们以和田玉为媒介开拓的“玉石之路”,不仅为“丝绸之路”开辟了道路,而且在传播东方文化艺术,沟通东西方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疆和田玉产业发展奠定了无可替代的深厚文化底蕴。

    新疆文化产业的崛起首推和田玉产业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玉和玉器是有别于世界其他古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国际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作为中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独特的成矿条件、优良的质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尊贵的传统人文属性,无不显现着浓厚的中国气质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不仅是我国稀缺珍贵的宝玉石类资源,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

    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品牌建立,那么新疆还有哪种文化产品能像和田玉这般被古人推崇、文人膜拜、今人所喜爱而享誉全球呢?和田玉是历史赋予新疆的一张经久不衰的“文化名片”。和田玉发展到今天,除了能给商家和藏家带来暴利外,完全可以成为我区重要产业资源。题

    新疆和田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

    重视不足,“墙内开花墙外香”。和田玉是一种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矿产资源,文化属性远大于资源属性。对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和田玉资源认识不足,对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认识缺乏,对和田玉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带动区域发展的潜在优势认识不足,对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意识较弱。

    市场无序,税收流失严重。由于未得到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推动,我区的和田玉产业一直是在原始的开采和交易状态下延续,总体以原料销售、“口袋交易”和内地返流的成品销售为主,市场发展的水平较低。交易几乎都在私下完成,对财政的贡献率极低。财税、行政执法、监管等部门因缺乏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细化标准,难以行之有效的管理。

    鉴定失真,制假售假泛滥。2003年11月国家颁布的《珠宝玉石名称》中,“和田玉”统冠所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自此和田玉成了一种泛称,不具备产地属性,同为透闪石质地且价格低廉的青海玉、俄罗斯玉、韩国玉、加拿大玉等瞬间就成为和田玉的一个替代品,短暂的几年中,这些地方玉石借助和田玉品牌升值数十倍。文化是体现和田玉价值的核心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透闪石玉种的关键因素。我不否认其他地方玉石的品质及其存在价值,但无疑这一标准的出现,对我区和田玉品牌的市场化销售及群众购买和田玉的文化认同上是存在副作用的。近两年和田玉市场遭遇的寒流,与这种泛“和田玉”标准不无关联。同时,由于和田玉利润巨大和市场监管无力,不法商贩制假售假泛滥。玻璃、合成料、东林石、彩石、水石、石英岩、巴基斯坦玉(巴玉)、阿富汗玉(阿玉)、石英岩等充斥着市场,制作手法上有合成、染色、粘贴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和田玉品牌的声誉,扰乱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资源不清,开采粗放,资源破坏严重。目前,我区对和田玉的资源勘察尚未全面进行,矿区普查详查极少,资源储量不清。资源合理开发程度低。产玉的河床生态环境遭受重创。山料开采中,企业普遍采用打眼放炮的传统粗放开采方式,玉石晶体震碎后能用于生产的仅有20%,资源浪费严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开采企业往往对矿脉中出现的市场价格较高的白色玉矿较为青睐,对其他颜色的玉矿破坏严重。为逃避税收偷采滥挖现象普遍,实报的资源开采量与实际相差甚远。当地政府受地质条件、人员、资金等制约,无力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管。

    工艺粗糙,附加值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玉不雕不成器”。一块美玉通过玉雕大师奇思妙想、鬼斧神工而成为“东方艺术品”。目前,新疆玉雕行业绝大部分是个体、手工作坊式的加工,设备落后,设计理念落后,工艺粗糙、产品同质化严重。疆外和田玉玉雕也存在上述问题,初级工较多,中高级加工人才奇缺,产品附加值低,尤其是占据和田玉加工70%以上份额的河南、广东等地,在低层次加工的同时,也在浪费着大量的资源。

    研究落后,专业人才紧缺。一直以来,由于我区对文化产业重视不够,研究不足,未能把和田玉产业作为我区最具优势的文化产业来对待,对和田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对产业发展的理论指导缺乏,发展目标和方向缺失。

文章录入:小侯    责任编辑:小侯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