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和田玉籽料_和田玉收藏_新疆和田玉_和田玉故乡和田工美-月海轩玉器 >> 文章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和田工美北京专卖店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乙1号北京富通官园珠宝城337号  电话010-68336588        
 ◎ 本栏导航
   
最新资讯
公司新闻
和田玉专题
精品赏析
 ◎ 最新热门
   
 ◎ 专题栏目 ◎ 最新推荐
“天工奖”因何诞生,又该走向何处?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8/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微博 人人网
 

  “我记得我走进展览馆库房的时候,哪哪儿都是一层灰,黑漆漆的,连灯都没有,扬州玉器厂的人刚刚将参评作品送来,一看这个环境都傻眼了,问我,天工奖就在这儿评选?”
  回忆起2002年天工奖创办时的细节,奥岩自己都忍不住要笑,“那时真是一腔热血,两手空空,但没想到,一顿无米之炊我们还真做成了,而且还坚持到了现在,十四年了。”
  业界皆知“天工奖”是由中宝协创办的玉雕评比活动,却不知它因何而创办。
  中宝协现在的全称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最早叫中国宝玉石协会,1991年成立,隶属国土资源部,性质是社会团体法人。
  2001年的时候,中宝协的管理组织人选换届,原《中国宝石》杂志社主编孙凤民先生当选了协会的秘书长,于是找来了自己的校友奥岩先生担任玉石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
  当时的玉雕行业状况百出,一是经过多年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消亡,很多国营玉雕厂面临着生存困境,急需改制。二是民营玉石企业渐渐兴起,但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品质堪忧。三是玉石市场发生了转变,出口创汇的需求逐渐萎缩,同时国内玉石收藏和消费的需求却渐渐扩增、发育。
  奥岩说,那时他经常跟孙凤民秘书长聊天,聊的最多的,就是行业发展前景及协会工作方向。感慨颇多,亦达成了许多共识,在两个人的探讨中,“天工奖”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渐渐成为两个清晰的概念。
  可是该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一提出,许多人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建立产品品质监督,有的说要加强玉石企业管理。
  可是,中宝协不是政府机关,没有行政权力,更没多少活动经费,甚至连可调配的人手都没有,这么大的一个行业,协会以一己之力去监督全国玉石产品质量,指导全国玉石企业经营,那不是天方夜谭吗!
  苦思良久,奥岩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不可能的“管理”变为具有实操性的“引导”。于是,“天工奖”和“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两种评选活动在孙凤民秘书长和奥岩先生的思路碰撞中应运而生。
  前者解决了对玉石产品发展方向的引导,而后者解决了对玉雕从业人员发展方向的引导。
  “天工”取自成语“巧夺天工”,用作形容顶级玉雕作品,再恰当不过。
  “天工奖”的设立,等于在行业内确定了作品价值评判标准,不论是工艺价值、创意价值还是人文价值,只要将“优质”的典范树立起来,那些粗制滥造的作品在对比之中,高下立见,无处遁形。有了标准和典范,消费者的审视和挑选自然更加理性,大批成长中的玉雕人也会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明确的奋斗目标。
  奥岩所构想的“引导”,意义正在于此。
  第一届的参评作品,部分来自各大国营玉雕厂和民营玉雕企业,大约在150至200件之间。
  奥岩回忆道:“当时的我们,一没有举办展览的经验,二没有一分钱活动经费,甚至连办展的场地都没有。真可谓是白手起家了。”
  正值中宝协举办北京国际珠宝展,于是协会出面跟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借了一个三四十平米的库房,这个库房原本是展馆用来存放工具和杂物的。
  奥岩说,“那天一进库房,情况真是‘凄惨’。到处是厚厚的积尘,我带着几个人打扫了半天。后来又发现,库房里连一个能够摆放作品的工作台都没有。我看见一个角落里散乱堆着一批地台,于是我就组织大家将地台搬到一起、摞放整齐,临时搭成了一个工作台,又去跟展馆工人要了十几米薄薄的红地毯铺在上面充当台布;由于库房里没有灯,评选工作又在夜晚进行,不得不请电工找来一个太阳灯勉强实现了场地照明。”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第一届“天工奖”的评委们打着手电,弯腰屈背,对每件作品细致考察,认真品评,最终确定了奖项。
  获奖作品按照计划要在北京国际珠宝展期间进行展示,但是展柜却没有着落。因为没有活动经费,协会同仁不得不四处联络,努力拉赞助。临近开展的前几天,才得到新疆和阗玉开发有限公司赞助“天工奖”5万块钱的承诺,这雪中送炭的5万成了“天工奖”第一笔启动资金。
  开展前一天,因为手续原因,5万赞助费还没能及时划到中宝协账上。奥岩便找到一个展柜租赁的商家,跟人家“赊”了15个展柜。
  奥岩说,“展览结束之后,我们才从这5万块中拿出一部分付清了租赁展柜的钱。当年租赁展柜的商家能够仅凭我的工作证就信任我,答应赊借,我也非常感谢他。”
  那一年,“天工奖展区”就这样首秀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时,成为当年珠宝展上的巨大亮点。对于大众来说,以往或许只能在央视国宝档案或者历史文化类纪录片里才能看见的精美玉雕,这样济济一堂,这样近在咫尺,真的是令人震撼。
  此后,每一届珠宝展上,“天工奖”展区都是人群最为密集的地方。而“天工奖”评选活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知晓、认可,影响力逐年攀升,如今已成每年一度的行业盛事。
  第一届“天工奖”能够举办并成功展出,实属不易。
  回想起来,奥岩总结道:“古人说一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第一届“天工奖”能够成功举办,也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三个条件。 首先,进入2000年之后,中国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是天时。其次,北京几百年来一直是中国收藏界的中心,引领着收藏行业的风向,这是地利。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当时的玉雕行业一片迷茫,大家都在急切地寻找一个出路,所以我们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这是人和。”
  如今“天工奖”已经走过了十四个年头,但在这个一切都可能瞬息万变的时代,“天工奖”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思变,不断审视己身,寻求与时俱进的方向。
  在多年参加“天工奖”的经历中,奥岩总在细心的体察着“天工奖”的所有成绩与不足,也在不断思考着它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2015年天工奖典藏集的前言中,奥岩诚挚的写道:
  “天工奖”的评选模式一直比较固定,当然,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我们还要继续坚守,但是评选模式是否存在不足,是否适应玉石产业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是否需要创新乃至颠覆?
  “天工奖”的模式一再被模仿、复制,目前在全国已有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玉石类奖项,这些奖项对“天工奖”是补充促进还是分流挤压?是困局危机还是发展动力?
  “天工奖”一直以来只是尽可能纯粹地去做好评奖这一件事,但应该如何在更广阔的商业格局中进行自身的定位及品牌建设?
  “天工奖”一直依托中宝协的工作人员及热心同行的支撑,但应该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天工奖”组织架构及团队?
  这些问题,我们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文章录入:小严    责任编辑:小严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