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和田玉籽料_和田玉收藏_新疆和田玉_和田玉故乡和田工美-月海轩玉器 >> 文章中心 >> 最新资讯 >> 正文     和田工美北京专卖店   地址:北京市车公庄大街乙1号北京富通官园珠宝城337号  电话010-68336588        
 ◎ 本栏导航
   
最新资讯
公司新闻
和田玉专题
精品赏析
 ◎ 最新热门
   
 ◎ 专题栏目 ◎ 最新推荐
玉雕中的佛教题材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28    

分享到:新浪微博 QQ微博 人人网
 

  中国人爱玉,玉文化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各类玉雕的题材也极为广泛,上至天文地理、宗教文学,下至花鸟虫鱼、走兽飞禽。其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就与佛教相关,可以说是玉雕中最重要的题材之一,今天琢艺轩就来说说玉雕与佛教的渊源。
  佛教的传入及传播
  说起佛教和玉石的故事,首先要从佛教的传入说起,根据当前研究,佛教最早在东汉从古印度沿传入,是中外文化史上大规模外来文化输入中国的第一次,传入中国后曾经受到以正统文化自居的儒家和道教的排斥的冲击。但这种排挤和冲击,却刺激了佛教的发展,加速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一直以来佛教以灵活的自我调节意识,根据中华民族的信仰和思维习惯,能按中国的社会、政治的特点进行传播。
  魏晋以后,统治阶级开始推崇佛教,佛教徒在全国各地开凿石窟,修建寺庙,雕塑佛像。而由于中国人尚玉,于是开始广泛用玉石雕刻佛像、飞天,雕刻与佛教典故有关的莲花生子、持荷童子等宗教人物形象,促使佛教越来越向着和世俗结合的方向发展。在以玉造像之风气贯穿北魏至唐代的四百多年间,统治阶级以玉材为佛造像多得不可胜数,民间僧庶信徒买不起珍贵玉料的,即以价廉的汉白玉等彩石来为佛造像,也称玉佛。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朝已达极盛,尊佛之风十分浓厚,玉制佛教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据记载,最早的玉佛像是东晋瓦官寺中的“狮子国玉像”(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北朝时期,雕刻玉佛之风盛行,北魏、东魏、北齐的统治者都曾下令玉工雕刻大型玉佛,置于寺庙中供奉。而民间也以玉香炉点香供奉玉佛,并且佩戴玉雕的观音、弥陀,垂挂玉念珠、玉手串等作为护身符来抵御疾病,驱除鬼怪妖气,使自己健康长寿,把玉石作为人与神、人与人之间承诺的中介,作为人的情感、愿望、信仰的载体传达于神佛。
  佛教与玉石的关系
  与佛教相比,儒家是积极用世的,是待奉君王、经世治国的哲学,强调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之道,所以,反映在用玉方面,儒家便形成一套用玉制度,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即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道教追求自然,讲究“自然而然”、“万物齐一”、“人与道冥”甚至“白日羽化”,所以反映在玉文化方面就形成一系列“食玉养身、葬玉祭灵”的观念。
  但佛教主张的是般若空性、色空不二,是否定世俗荣华的,这就使得佛教乍看起来似乎是与玉宝不涉,与金银无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误会。经云:“相好光明以自严”,这庄严相就佛教思想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佛的果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七宝严饰”。此外,佛教与中国玉文化相联系,除中国人历来好玉外,还与佛教强调积攒“功德”的思想密切相关。
  此外,以玉石雕刻各种关于佛的题材,比如说观音、弥勒佛、释加牟尼、童子等等人物,以及莲、法轮等等佛教圣物,这些佛教题材,人物形象表达着各式不同的寓意,很多是劝人向善,或者表达人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这与人们佩戴玉石的初衷是相同的,所以两者可谓完美结合在一起。
  玉石在中国本身就是具有神性的,魏晋之后,市民文化越来越发达,于是原本具有的神性也越来越弱,而佛教题材正好补上了这个空缺,同时中国文化里儒释道的结合,让佛教题材与玉石牢牢的结合在一起。

文章录入:小严    责任编辑:小严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