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休闲桃源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2)
----  玉石之美:始于天工 成于人匠 臻于文化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2&id=17409)

--  作者:小张
--  发布时间:2023/8/18 16:00:14

--  玉石之美:始于天工 成于人匠 臻于文化

   玉有“不雕不琢之石”和“精雕细刻成品”的品性。在有些人眼中,原石是僵硬、冰冷、没有生命的;但在玉雕大师眼里,这些石头是通透、鲜活的,他们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

   璞玉本身带有一种神秘朦胧之美,令人向往探究,引人无限遐思。但再完美的玉石,不经过雕琢,也很难成为一块宝玉,其价值亦无法完全显现,既不能璀璨耀人,也不能展现独特魅力。《礼记·学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唐太宗也曾言:“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业界常说,自然天成的雕琢工艺与妙到毫颠的创意设计,让其在雕刻之后似乎仍是天然之物,这才是玉雕艺术的最高境界。玉雕设计大师通过巧妙构思和匠心琢磨,令自然的玉石变成了凝练优美的玉器。雕物而现意,显示大气而刚劲有力之感,雕形而见神韵,使玉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出传世精品。

   玉器的艺术之美与文化内涵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也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涵养。中国传统玉器追求“画中有诗”的境界,讲究意境深远似山水画,又如古典诗词凝练优美。雕后的玉品,外则温润光滑、精美别致,内则含光拔萃、精气耀人、形神兼备。另外,从古至今,玉雕都作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寸平台”,蕴含平安、吉祥、祥瑞等祝愿。

   人玉合一,比德于玉

   中国人赋予玉及玉制品一种文化理念和精神力量,这是非常独特的。除了工匠对玉精雕细刻,力求达到“人玉合一”的境界,品玉者,最终品的也是文化,心性沉淀,方可“人玉合一”。

   白玉温润,翡翠晶莹,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谦谦君子”的品质。有人说,爱玉之人需有玉德,方能称为君子。古人说“玉有五德”“君子比德于玉”,玉文化倡导的“五德”——仁、义、智、勇、洁,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相互映照,亦是人生修养的理想境界。

   仁,“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的质地温和滋润、带有光泽,具有仁爱之心,给人带来恩泽,经常佩戴,如同具有仁爱之心、生性温和的人时刻陪伴左右,感染着你,让你心态平和。

   义,“理之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由表及里,看透玉的层面、质地,这是玉的忠义。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能做到五德之二,已是难得!

   智,“其声舒畅,专以远闻,智者方也”。敲击玉石会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并且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说明玉是有智慧的,并且善于传达给周围的人。做人做事,大不糊涂,小不计较,是为智。

   勇,“不挠而折,勇之方也”。不屈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代表着玉有超人的勇气和气节。

   洁,“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当玉断裂时边缘会有断口,但我们用手触摸并不会受到伤害,这也表明了玉的洁身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