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情锁痕玉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055)

--  作者:wangjing
--  发布时间:2008/2/13 18:08:55

--  情锁痕玉
                                                               情锁痕玉

                                                                           /王晶

自古以来,历代帝王无不以玉为美,以玉为贵,但真正爱玉成癖者,非乾隆帝莫属。身为清朝鼎盛时期的君主,日理万机之余鉴玉赏玉,咏诗作赋,乐此不疲。乾隆帝非常偏爱痕都斯坦玉器,多次赋诗加以赞赏,他还不遗余力地在国内推广这种玉器,且诗中赞道:玉既莹净,器薄如纸,良材巧琢,非中土玉工所能仿佛也。”可见,乾隆帝对此玉钟爱之意,非同一般!

痕都斯坦玉器其实就是回教玉器或伊斯兰玉器。痕都斯坦这一地名是由乾隆帝亲自考订。它的来历可追溯到乾隆年间平息准噶尔和回部少数叛乱分子时期,当时乾隆皇帝统治了新疆地区,因此,当地极具西域艺术风格的玉雕制品,也随之作为战利品呈贡入宫。乾隆皇帝对这种与中国传统风格迥异的舶来品爱不释手,倍加赞赏,称之为精镌本鬼工”。从此,皇家的推崇,使得乾隆时期琢玉艺术向吸引外来文化的方向发展,进而蔚然成风。

清代乾隆年间,经济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玉器制作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在雕刻工艺上,痕都斯坦玉主要采用浮雕、立雕、镂空雕等工艺。表面处理上普遍采用剔阳文的方法,即雕刻时先琢去地子,再浅浮雕主体纹饰。浮雕的纹样磨去琢痕,而地子往往不磨光,形成粗细的反差。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域风格的玉器。

痕玉追求”“以及纯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而图中的碧玉香薰对瓶更始难得的系出同一块玉料,玉质细润有余,色泽更是翠艳直逼翡翠。如此绝美的碧玉配以水磨技术,胎体透薄,内部完全镂空,以精美的花纹图案装饰其表。结合中国工艺的传统方法,创造出带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些中西结合的玉器直接影响了中国玉器的制作风格,正说明了痕都斯坦风格的影响力。

痕都斯坦玉雕的华美、精致,恰恰迎合了乾隆时期繁荣盛世、去朴尚华的风气。而今再度赏玩,更为感叹它的鬼斧神工!


--  作者:文盛
--  发布时间:2008/2/14 15:50:05

--  

    哈哈....!楼上的说的挺好!

    这种精湛的工艺 ,如今的确是很少见到了,特别是在今天的新疆或西域,别看现今在新疆做玉的,买玉的很多,但真正懂得这种工艺的人很少,更别说制作了。常常听到有些人在谈论什么“新疆工”。那么,什么才是“新疆工”呢!?这些人却不晓得,别以为新疆的工人做的玉器就是“新疆工”,扬州的工人做的就是“扬州工”,这是一种不懂得玉器文化的狭隘的认知,我认为:一件好的玉器作品,无论是那里工人做的,只要是反映了当地的文化特点,人文背景,艺术风格,就是这里的艺术风格的代表,也就是说,工人是流动的,而文化背景,人文特征是固定的,比如:痕都斯坦玉雕的华美、精致,就是西域玉器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在今天的新疆却无人能做,而恰恰在今天的苏、扬一带的玉雕工人,却做的出奇的好呀!,所以说,要想搞明白玉器工艺的特点,首先要学习了解和认识各地的文化背景,人文特征,而不是装出一副很专业的样子去谈论什么玉器的这个工、那个工,着恰恰是最不专业的表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  作者:小侯
--  发布时间:2008/2/18 16:43:44

--  
碧玉花形香筒——痕都斯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