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细说古玉器的颜色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711)

--  作者:落叶
--  发布时间:2017/9/18 11:52:19

--  细说古玉器的颜色
玉器的玉料因地质变化,在离开原产地之后第二次形成之色,原因较复杂。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经长期的地质变化和雨水冲刷、土壤和气候环境影响等,结果有的大块的山料玉离开其原产地并冲裂为若干块籽料,原附于其上石性较强的绺纹多被自然清除无存,有的又在其表面重新形成与玉料原色不同的皮色,或黄、或褐、或红不一。凡有此色者,一般质优价高。
  在若干个王朝中,如汉魏、宋辽和清乾隆三个时期惯于保留玉器的表面,别有一番古色古雅之美。作伪者若不留心,随便利用,必被人识破天机。
  玉器上另一种情况形成的色,成因更复杂,如传世品,即使没有一点别的风化和沁色,也有新和熟旧色之分,其中熟旧程度千差万别,伪造是极其困难的。有的传世品过了几百年以后,也有绺纹,绺纹处也出现风化受沁的杂色,其色与土中埋藏形成的沁色相似,别有一番雅趣。至于出土的玉器,其上沁色和侵蚀的程度更呈多样性,一种是经数千年埋藏后形成的鸡骨白色,其外表甚至整体呈白色粉末。有的于外表局部有沁色,其色有的只有一种,有的有数种。有的较优之玉或分子紧密的玉料,如和田玉或蛇纹石(岫玉),往往仅在有绺处或石性较强处才有沁色,有的因玉料好,即使入土几百年,乃至千年以上仍无沁色,若不亲眼目睹其出土,几乎不敢相信它为土中出品。
  玉器人工上色,迄今所见,似从明晚期开始。其惯用手法有以下一些:一种是用天然或化学颜色在玉器上涂饰;一种是热处理,如蒸、煮、炸、烧,同时加入某些色素;一种是用强硫酸、强碱等物质浸泡;一种是在土中加入有色素之杂物经一定的时间掩埋受沁后再取出;一种是如制作翡翠“B货”那样,将原来的颜色化学处理或溶解后填充入别的色料;一种是如制作玻璃那样,整个材料都是用非玉物质烧造的合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