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妇好墓随葬玉器—(二)出土玉器的特点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729)

--  作者:yuyuan
--  发布时间:2017/9/23 14:12:30

--  妇好墓随葬玉器—(二)出土玉器的特点

二、妇好墓出土玉器的特点

  1。妇好墓玉器的玉料来源

  关于我国古代玉料的来源问题,现代学者多数认为,新疆和田和叶尔羌地区的山上和田河谷中是我国古代产玉的中心。妇好墓的玉器玉料以软玉为主,青玉居多,白玉较少,主要来自新疆和田、河南独山、辽宁岫岩等,此外还有少数属硅质板岩和大理岩。而新疆和田玉占了大多数,这是目前所知确切的新疆玉最早输入中原的证据。

  杨伯达指出“仅从妇好生前掌握大量精美的和田玉肖生判断,至少是和田玉的本质美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于是否还有权、神、族、旅等实际的用途和观念上的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

  2。精湛的雕琢工艺

  (1)因料施形

  肖生玉善于利用玉料的自然形态,随形雕出适合的动物形态,生动有趣,同时善于利用璧的内心雕琢成纺轮等工具,而“对开成型”工艺应用的也很多,成对的马、熊、鹦鹉等,都是分别从一块玉料上切割下来,再进行琢磨的。

  同时,还利用残器及边角料改制成它器或镶嵌片,让玉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利用玉料的天然颜色巧妙设计创作“俏色”的作品,使天然美和玉料美融为一体。

  (2)雕琢纹饰同大于异

  妇好墓玉器雕琢的纹饰流畅而程式化,一律采用“双阴挤阳”的雕琢手法,即用两条阴线勾勒出一条阳线,线条的转角处方折刚硬,而且在各类玉器上纹饰母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仅少数在局部有小的差异。

  由此分析,在造型和雕琢之前,由掌握玉料和雕琢技术的统治阶级按照他们的思想观念设计出造型纹饰,再进行雕琢,同一阶级思想的一致性使得玉器纹饰出现了如此多的一致性。

  (3)钻孔、镂空、开料与抛光

  在大多数玉器上,都有一至三个大小不一的孔。当时有桯钻和管钻两种。而镂空,不外乎两种形式,即“封闭式”和“半封闭式”,封闭式镂空,可能是在相应部位上钻一或数孔,然后用“锼弓子”之类的工具向外拉出所需要的形状。而半封闭式是先钻孔,然后从玉器外侧向内向着孔的方向拉出所需要的图形。

  而抛光则是琢玉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殷商时期可能使用兽皮与麻织品蘸伴水的细沙反复打磨而完成。妇好墓写实动物形玉器上,绝大多数带有穿孔,以便于穿绳悬挂、佩戴;还有一少部分带有榫,以便于插放。其中相当一部分动物形玉器的眼部即为一圆孔。其他还有在头部、下颌、颈部、耳部、四肢、臀部等部位穿孔的情况,不一而足。某些圆雕作品有在身体某些部位上下穿通的贯孔,如头部、颈部、下颌等。

  (4)改制与利用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是早期传下来的作品,比如,东部沿海地区龙山文化的玉牙璧;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玉玦、勾云形玉饰;长江中游地区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纹笄等,它们虽然制作于史前时期,但使用时间一直延续到商代。为了方便使用,有的还进一步加工,比如加上穿孔等。

  改制玉器也是妇好墓玉器的一个典型特征,用作改制的旧玉,有些为商代以前的玉器,有的则为本朝用坏之后舍不得丢弃的玉器,这类玉器经常会留有旧玉造型的局部或不完整的纹饰,也经常会让改制玉器出现不合情理的穿孔。利用边角料加工的组合件玉器、玉嵌饰等反映出当时对玉料的珍惜与充分利用,还有高超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