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玉扳指记录了中国的文化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1)

--  作者:小张
--  发布时间:2022/6/17 13:58:57

--  玉扳指记录了中国的文化

  玉扳指的历史演变

  我国最早的玉.发现于商代的妇好墓。随着时代的变迁、事物的演化,玉.的形制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譬如商代的玉.有走弦的槽、拴绳的眼,是拉弓射箭的实用器。后来还出现了一种外缘下角跨出一个带尖钩的玉.,斜坡状,带纹饰,就像稍宽点的戒指,更为精美。随着战争规模和作战方式的变化,射箭狩猎活动的减少,以及玉礼制观念的逐渐渗透,后来的玉.变得更加装饰化,实用性越来越削弱,而装饰性却越来越凸显出来。

  到了战汉时代,玉.出现了片状形制,很多还镂龙雕凤,十分精美。大都也有用来拉弦的小钩,但这个时候的玉.已经不能承受拉弓射箭的强大扣力,而完全演变为一种佩件。因其中空部呈鸡心形,也有人称之为“鸡心佩”。

  宋代仿古之风十分盛行,出现了一些仿汉代的玉.,其形制更是多种多样,有片状的,也有矮筒状的。到明清时代,玉.则完全异化为观赏之物,在王公贵胄中十分流行。

  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前,射箭作为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个人军事技能受到极大重视,因此清朝军事力量的核心武装——八旗——对此物甚为重视,几乎人手一枚。初时因重实用,大小皆选韧涩材质制作,宽窄肥瘦不一,因人而异,以便套戴。入关以后,举天下以奉养八旗,待遇优厚,八旗风气日渐奢靡,这种军事器械渐渐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玩物和装饰,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随着和田玉的大量采挖,以及琢玉工具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他们争相以贵重玉材制作,相互攀比炫耀。最终,形成了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至满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风雅的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把玩玉的风气,甚至在民间还流传着顺治皇帝用玉扳指为自己选择陵寝的故事。

  传说在清初,顺治皇帝率领众臣到河北遵化一带狩猎,捕获了大量猎物。顺治纵马扬鞭登上了高山,极目向南望,金星山如锦屏翠帐,林涛如涌,绿波荡漾;朝北看,昌瑞山重峦叠嶂,景物秀美,如同仙境。顺治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一边向苍天默默地祈祷,一边轻轻取下佩戴在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小心翼翼地扔下了山坡,然后向众臣宣诏:“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的寿宫,所落之处为佳穴,即可启工。”随从在草丛中发现了玉,并且立桩做了标记。于是,清东陵中的第一座陵寝——孝陵就在这里落成。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却说明了顺治皇帝对玉扳指的珍爱。

  能诗善画,精于骑射的乾隆皇帝,对于用来陈设和鉴赏的以珍贵材质尤其是玉材制作的玉扳指,更是情有独钟。有次他看到一件进贡的玉扳指,立刻被其温润的玉质和精致的工艺所吸引,于是为此作了一首《咏玉.》的诗,不仅把玉扳指的来源、用途交代得很清楚,而且还引经据典,将古代玉的使用制度作了说明。从此他便一发而不可收,先后为玉扳指赋诗就达50首。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皇帝爷如此喜好扳指,八旗子弟热情追捧赏玩,自在情理之中。因此,玉扳指在清代玉器中最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从缅甸进口的翡翠扳指。但大多玉扳指外面光素,只有少数雕有花鸟虫鱼图案或诗文吉语,因此异常珍贵。

  扳指的收藏和养护

  收藏扳指的标准,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要看扳指的材质。军事所用的扳指,现今俗称武扳指,大多由驼鹿角制作,在夏季手出汗的时候,驼鹿角中的角质蛋白会由汗液析出,扳指内壁产生黏性,均匀的血线可以增加透气性,久戴并无秽臭之气。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却仍然配戴扳指,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翡翠、水晶、犀角、象牙、玉、瓷、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一般说来,材质越珍贵,扳指的收藏价值越高,而上好的玉扳指,都比较名贵。

  二是要看扳指的工艺。工艺越精巧,越有收藏价值,以玉扳指为例,清代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玉磨制者为最多,白玉最佳,大多为素面,没有工艺。贵族扳指以翡翠质者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精巧无比。工艺最精者,自然是宫廷御制扳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