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千年磨砺 温润有方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7414)

--  作者:小张
--  发布时间:2023/9/8 14:03:55

--  千年磨砺 温润有方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把玉看得十分神圣和尊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就作为国家的重器而使用。到了周代,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当时对玉器的颜色、形状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只有天子用的圭,才可以在中央穿孔;用来礼天的璧,规定要用苍玉;礼地用的琮,要用黄玉;用以礼南方的璋,要用赤玉……

  古时玉的价值,在黄金之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管子》)秦代以前,国玺是以金银制作的。而“完璧归赵”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得,用于制皇印,成为秦至晋的传国之宝;晋以后,这颗皇印失传了,但之后的历代帝王仍沿用其他玉玺进行代替。古代封禅用的文书,刻在玉上,称之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

  “古人贵玉,兼贵其声。”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等。春秋时即开采的安徽灵璧玉,最早就是制作玉磬用的。

  因为玉致密坚硬,滑润光洁,晶莹可爱,因此,古人将玉的优良特性,加以人格化、神圣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并有“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直到近代,都还有人认为玉能祈福、治病和辟邪。

  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其使用日益渗入到上层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帽冠发有各种佩件、饰物,食有玉盏、玉杯等,住有玉嵌壁饰、桌案饰等,车马轿也有各种玉饰。至于玉瓶、花薰等桌几上的陈列品,以及玉如意、坠子等各种手中玩物,更是千色万种,不胜枚举。

  明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品化生产颇具规模,玉器制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明代玉器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统治阶级的重视,也有生产力解放的推动作用。明代的琢玉工匠不再像元代那样完全受官府控制,在轮班或以银代役之后,工匠可以自主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形成了北京、苏州南北两大治玉中心;二是活跃了民间玉作,使民间玉与宫廷玉共同发展,并驾齐驱。

  明代玉器最有特色的品种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礼器玉,二是仿古玉,三是佩玉。

  明代祭祀天地,沿袭了宋代礼制,“玉三等,上帝,苍璧;皇地祇,黄琮;太社、太稷,两圭有邸;朝日、夕月,圭璧五寸。”(《明史·卷四十七》)两圭有邸、圭璧,是宋儒想象出来的玉礼器,一直没有得到实物的验证。礼器中发现较多的玉圭有好几种,乳丁纹玉圭中有的乳丁较大而疏,有的则较小;还有饰七星纹的,下部略窄。而有关文献中记载的片状玉琮,尚无出土,传世品中有光素无纹的。玉璧用作礼器的少,比较注意图案的布局和外形的雕琢,饰螭纹和乳丁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