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浅谈和田玉中的俄料【转】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2068) |
-- 作者:小严 -- 发布时间:2010/8/11 13:12:55 -- 浅谈和田玉中的俄料【转】 在今天的玉界,借着玉器市场的欣盛,再加上新疆和田玉资源的匮乏,和田玉俄罗斯料以下简称(俄料)可谓生逢恰时。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和田玉俄料,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正确识别和田玉俄料,就成了收藏者们当今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俄料”,从性质上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不是喀拉昆仑山脉的俄料了,而是东西萨彦岭往北至贝加尔湖的俄料了。纬度越高,色越白;纬度越高,性越僵。无所谓东西萨彦岭与喀拉昆仑山之分。俄料与新疆和田玉,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料中的一些极品并不亚于新疆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模糊的、甚至是难以区别的问题。 多年的把玩,致使本人对新疆和田玉与和田玉俄料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我感到有一个误区首先应该使大家明白。无论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和其他的软玉。他们当中都具备有与新疆和田玉佳品相比美的极品。故我在收藏和田玉中的择优标准是以玉质的脂份加密度和瑕疵作为首选的。白度固然重要,但这在其次。这在当今俄料风靡市场的情况下特别管用。那么怎样识别俄料呢?我感到这必须掌握其特性的所在。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掏出了和大家交流互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1 13:16:36编辑过]
|
-- 作者:小严 -- 发布时间:2010/8/11 13:13:51 -- 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因为商家往往用俄料的石皮、礓、脏、糖色进行滚磨,来冒充新疆和田玉籽料。故,我们对籽料的特征应该有实际的认识。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加“棕眼”(棕眼有粗细之分),新疆和田玉籽料经历了在河道中千万年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眼已及次生沁色,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过去的工匠在玉器的加工时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料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现在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俄料中也有一种黑皮,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脏。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必须注意的是,我以上所说的鉴别方法只是针对比较普遍的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正确认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1 13:15:54编辑过]
|
-- 作者:小严 -- 发布时间:2010/8/11 13:24:55 -- 下面是几张图片作为一点提示,可能对大家有用: 俄料籽料 俄料山料 俄料的礓仿成古玉的钙化部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1 13:27:40编辑过]
|
-- 作者:小侯 -- 发布时间:2010/8/12 17:14:12 -- 好文章,图文并茂,收藏了~~ |
-- 作者:花儿一样 -- 发布时间:2010/8/12 17:22:40 -- 楼主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