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和田玉”并非专指和田产玉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2949)

--  作者:爱玉人
--  发布时间:2011/6/27 9:54:41

--  “和田玉”并非专指和田产玉

——收藏者买软玉还需更新观念

  软玉都被国家权威鉴定机构鉴定为“和田玉”,这种广义的称谓往往误导消费者,令其相信购买玉石是顶级的珍品,这与事实不符合。《珠宝玉石命名国家标准》1996年出台,2007年修改,但有利于商家的命名标准还是让外行消费者和收藏者发懵。

  万里之隔皆兄弟

    近日,有读者向本报记者 反映,在中国台湾地区购买的价格不菲的“猫眼石”,买回后送珠宝首饰质监部门鉴定,意外的是鉴定证书上证明这是“和田玉”。他不明白,和田玉,顾名思义,出自昆仑山下的新疆和田,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台湾和新疆万里之隔,为何台湾地区也能出产“和田玉”?专家解释,猫眼石是玉的一种,与和田玉一样都是透闪石。按照国家标准,这类软玉确实都能称作“和田玉”。昨天,本报记者向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珠宝首饰部门求证此事,对方证实,从标准出台以来,经常有消费者反映此事,并为这样的解释恼火。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负责人谢启耀先生强调,和田玉是代表玉的名称,不代表出产地,非新疆和田玉成矿带出产的玉也能叫这个名字。但消费者认为,这样的命名容易误导消费者,标准的制定明显偏向于售卖方。

  满眼都是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无论是从皮色、肉质及温润度来说都优于其他玉种,乃是玉中的皇冠。将软玉统称为“和田玉”,国家命名标准给了商家过大的自由度,商家自然不会放过。昨天下午,记者在福佑路上看到,很多销售玉器的商铺,都把“和田玉”的字样贴在拉门上,价格从几百元到几百万元不等。
    
    对于鉴定部门和商家来说,国家命名标准模糊了“和田玉”和“其他软玉”的产地之分,有了鉴定标准撑腰,在商场里购买软玉时,商家可以理直气壮地报统称——“这就是和田玉”。玉的产地产量较大的有“青海玉”“俄料”“加碧”,现在又冒出了韩国玉,他们都被冠上了“和田玉”的美名,所以,俄罗斯、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现在都“出产”和田玉。
    
  统一命名生歧义
    
    记者翻阅了《珠宝玉石命名国家标准》(2007年6月起实施的新版),其中提到,天然玉石(natural jades)的定义是,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定名规则是,直接使用天然玉石基本名称或其矿物(岩石)名称。在天然玉石名称后可附加“玉”字;无须加“天然”二字,“天然玻璃”除外。不参于定名因素中,第二条是“除保留部分传统名称外,产地不参与定名。”而“和田玉”的命名,就是属于传统名称。在天然宝石方面,命名更加可靠,“南非钻石”、“缅甸蓝宝石”等以产地参与定名的,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尽管在玉石鉴定证书上,鉴定机构还会写上注脚,如“命名不代表产地”,也加注如透闪石、阳起石、石英岩石等具体分类。但对收藏者而言,一想到“和田玉”,总是和新疆昆仑山脉下的上好玉料挂钩。
    
    所以将玉种全部冠称“和田玉”,对鉴定部门来说还是商家来说有好处。但在玉石买卖和文化收藏中,含混的称谓让具有消费意愿的外行人一旦受蒙蔽,他们也会对这块领域敬而远之。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乐梦融


--  作者:游客007
--  发布时间:2011/6/27 11:57:19

--  

呵呵!!!看了以上的帖子,感触颇深!现在的国标中,把“和田玉”的产地意义排除在外,把众多的喜欢“和田玉”的爱玉人者和买玉人,给带进了一个怪圈,给爱玉人挖了一个大大的坑,而给众多的无信商家,提供了坑、蒙消费者一个大大的便利和理由。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曾接触到了一些被蒙骗了的消费者,共同都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国家的质监部门会这样确定”和田玉“的名称,而使消费者蒙冤呢?!国家的质检部门难道不知道这样会混淆事实吗?”,抱着这样的问题,我曾做了一些市场调研,对“和田玉”名称的问题,大致有了一个认识,起码,我自己不会再蒙冤了。在这里,我会陆续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大家知道“和田玉”这个名称,应该是从中国历史的教科书和典故,以及中国成语的故事中知道的吧!(我是这样)。“和田玉”从古到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的一个点。那么,他就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称谓,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考证其历史的成因,“和田玉”应该是一个特指!即:出产在新疆和田地区的一种美丽而稀罕的美石!(起码是在人类在还不知道他的矿物成因时,就已有了“和田玉”这个实物)。所以,我认为“和田玉”应该是一个文化名称,或者说它是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这就有了“玉,不琢不成器”的说法。它不应该是是一个宝石名称。二者在不同的领域,也主导着不同的文化。若不加以细分,必然误导!

        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知道了透闪石、阳起石的集合体,这种矿石物质,而之前被中国传统文化利用和发现的美石和田玉正是这种矿石物质的突出代表,其实,在国际矿物学宝石学领域,这种美石早就有了他自己的名称:软玉(或也有叫闪石玉的)。而和田玉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或者说是华人文化。国际宝石学中没有和田玉"这一名称。它只是众多软玉(或闪石玉)中的一种而已。准确的说,应该是软玉(闪石玉)中包括有和田玉,而和田玉并不包含所有的软玉(闪石玉)。那么,就这样一个很通俗的概念,却被人为的混淆了,其真实的用意和目的在哪里那?

(未完、后续。欢迎大家评述、探究!!)

 

(未完、后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27 12:52:00编辑过]

--  作者:一天
--  发布时间:2011/7/1 18:07:00

--  
现在的商家只是一味的追求“和田玉”这个名称的利益,又怎么会顾及到“和田玉”的文化内涵呢,好好的一个名字就这么被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