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盈盈秋水
-- 发布时间:2012/4/11 11:30:12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玉琮 来自中国南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
玉璧上有乾隆皇帝的题诗 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是古物的大收藏家。他设法获得了许多著名的古画、青铜制品、瓷器和玉器作为皇室收藏。他对古物收藏的喜好导致一些行家将他们珍贵的绘画作品制作成副本,这样他们的原作就不会遗失到皇帝那里。 乾隆皇帝不仅想要拥有这些物品,他还想将自己的玉玺印在其上,或者在这些物品上题诗或批注。他经常在绘画作品上这样做,他还在特殊的瓷器和玉器上也刻上自己的想法。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拥有玉器最多的人。他的玉器收藏涵盖了这种珍贵材料的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这件玉璧圆环或圆盘可以追溯至商朝(约公元前1500-1050年)。乾隆皇帝在他的题词上说,他的诗词构思来自于玉璧精美的形态和所用玉石的质地。 一件重要的陪葬玉,刻有脸孔 公元前3千年,一批新石器时代的人们群居于中国江苏省,形成了如今所说的良渚文化。他们拥有非常精致的玉制品、陶器和石器。 他们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玉礼器:一种是圆盘,后来被称作璧,另外一种是管,后来被称作琮,玉琮有方形截面,中间穿有一个圆孔。毫无疑问,璧和琮都具 有重大的意义,虽然对于璧和琮的含义和用途有很多说法,但它们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璧和琮一般都被大量埋藏,仅仅一座墓穴中就有25个璧和33个琮。 大部份玉琮的角都装饰有脸孔,由眼睛和平行条表示。这种设计是复杂的兽面雕像的简化形式。 玉琮的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且要耗费许多时间。因为玉不能像其它石头一样劈开,所以必须要用硬的磨砂进行加工。这件玉琮呈长形,也许是其所处时代内非常重要的一件玉琮。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玉面 来自中国,新石器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
一面精雕细琢的玉面人兽脸 这块玉雕将人兽脸和大獠牙相结合。玉脸用精细的线条雕刻,表现出清晰的轮廓。头发则以小卷纹和线条表现。 在中国出土了大量类似的玉面,它们主要来自新石器时期。在整个中国早期历史中,它们成为了令人们相当好奇的对象:收藏于后来的朝代,在某种程度上,又被后来的雕刻匠仿制。 在中国南部江西省的一座公元前1300年的古墓中出土了一尊这样的玉面。另一尊玉面则出自中国北部陕西省西安附近的一座公元前10-9世纪的东周古墓。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装饰品对于新时期时期制作这些物品的人们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在后来的朝代中谁选择了这些装饰品来陪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11 11:33:5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