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转】和田玉开采(二)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4743) |
-- 作者:小侯 -- 发布时间:2012/10/9 11:42:54 -- 【转】和田玉开采(二) 在河流上游可以拾到大块度的子玉,但能用作玉雕的料较少,大部分是重几十公斤至上百公斤的模料玉。这些玉砾质次色深,结构粗糙,呈暗灰绿色,斑杂不一,有较多细小脉穿插,不能碾琢工艺品,但仍坚韧耐磨,乃用做工业上的模具。其产量都超过中游拾得的子玉。 流经和阗的两条大河每年拾到的子玉玉琢料不下10吨。其中工艺用白玉0.5--1吨,占5--10%;青玉占80--90%;还有少量碧玉。每年拾到的玉模料为30--40吨,其中和阗玉的青玉及斑杂玉占60--70%,其余为蛇纹岩型软玉----粗位结构的碧玉。这一资料说明,昆仑山既有和阗玉,亦有碧玉,而以产和田玉为主。和阗玉中以青玉为主,白玉占的比例很小。一些人以为和阗玉就是白玉,厂家收购和阗玉时只想要白玉,这是不现实的。收购站收购的玉有玉琢料和模料,子玉大部分用以琢磨工艺品,其余在工业上用作模具。 现代拾玉的季节是自夏至秋。一般在河的上游是夏季至初秋,仲秋则河水开始结冰,逐渐封满河床。河流中下游自初夏至秋末均可拾玉,初夏时前山积雪消融,每日上午洪水到来之前,前一天的洪水消退就可拾玉;夏季洪水到来晚,每天中午时节可以拾玉;秋季则可整日拾玉。因此一年之中拾玉的最好季节是在秋季,这和古代拣玉的季节一致。以和田两大河为例,河水受季节影响很大,夏季三个月拥有年径流的70--80%,秋季骤减至10%左右。秋季水小,心滩暴露,部分河床也干涸,气候也不热不冷,正式拾玉的好季节。 和田的两条大河历来是拾玉子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有名的玉河。但是,围绕玉河是两条还是三条,古代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直到今天认识还不一致。古代文献中,有的认为有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三条;有的认为只有白玉河与绿玉河两条。现在有的认为绿玉河是墨玉河的支流。到底如何呢?我们从地形图上或卫星照片上都清楚看到只有两大河流,即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当然,这两大河流也与其它许多大河一样有不少支流。这两大河均源于昆仑山,昆仑山为产玉之地,河中自然有玉。 喀拉喀什河,古称乌玉河,河边的县城墨玉即以此得名。喀拉喀什按突厥语名称一致的。但是,这条以产墨玉驰名的墨玉河,今天却不见有墨玉,而真正产墨玉的地方在黑山,即古代的喀朗圭塔克,这属玉龙喀什河的支流。为什么历史上又叫墨玉河呢?原来这河中产有大量碧玉,这种玉石呈绿色,风化后外表漆黑,油光放亮,倘若墨玉。碧玉矿物成分与和阗玉相同,化学成分也很相近,属软玉。但其成因与超基性岩有关,与和阗玉不同。因此,古代有人把碧玉误称墨玉。但同时也有人称为绿玉,这正和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说一样。因此,我们认为,古代的绿石河、乌玉河实为一条大河,即喀拉喀什河,但是,这条河不仅产碧玉,也产白玉。在它的上游有几处和阗玉原生矿床,在它的中下游也可以常拾到白玉。除此以外,这条河下游还产沙金和金刚石,从40年代发现金刚石以后,今年又陆续在掏砂沙金时找到几颗金刚石。所以,喀拉喀什河是一条淌金,流玉,藏钻的宝河。 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漭漭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和成和阗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阗出玉的主要河流。人们拣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到达。黑山地区发现白玉后,给找玉人带来新的希望,人们冒险前往。黑山,即古称之喀朗圭塔克,其山是昆仑山之主峰之一,高峰达7562米,群山峻巅,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山谷,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里山大队约30多公里,部分河段冰积物广布,山坡崩塌,巨砾遍布,只有徒步到达,雪线以上冰川遍布,海拔高5000米以上,相对高600--1000米。冰川的冰舌前缘部位,因冰川下移至雪线附近逐渐融化常常发现自上源携带的和阗玉砾。冰川的舌部高达数十米至百余米,晴日不断裂解崩落,伴随着雷鸣般的巨声,漂砾与冰块滚泻而下,落入河中,故在冰河之下也可以找到美玉。雪融水每日有一次洪水,洪水把巨大的冰块沿河冲向下方,这些冰块及冰层融化后也露出玉砾。产出的玉石有白玉和墨玉。近十余年来发现的两块大白玉就在冰积垄中。墨玉和唐代高僧玄奘所谓的()玉,也多产于此地。正是这种美玉吸引了不畏艰难的探宝者,他们在雪山找玉,在高山河谷中探宝。此处出玉引起地质工作者的兴趣,多次深入玉龙喀什河上游支流的诸冰川谷调查,见有白云石大理岩与花岗岩的接触蚀变带,在山麓坡积物中可见有白玉。可惜是,基岩露头在冰山之上,四周为冰川覆盖,人们可望而不可达。地质学家认为,此地区应有原生和阗玉矿床,是玉龙喀什河中子玉的主要来源之一。 【 开采山玉 】 现代采玉与古代采玉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开采原生玉矿占主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建成许多玉矿山,用较先进的方法采玉,使得采玉规模扩大。先后有十余处玉矿都曾开采,但规模较大者为于阗县阿拉玛斯玉矿和且末玉矿,其他地方如塔什库尔干县、叶城县、皮山县、和阗县、策勒县等都是曾短期开采玉矿。 第一期为建矿后的头三年。为露天手采,在原戚家坑的各坑口上施采。已錾子、榔头、铁钎等工具凿石取玉,效率比较低。矿工的生活有保证,雪雨天可以取暖休整,工人干劲很大,开采点多,面大,活动在地表,年均采玉达3吨。采出的玉主要为青白玉,还有约四分之一的白玉。 80年代初,采玉行业推行金属燃烧剂爆破法,比烈性炸药爆破好,玉的损耗大量降低,但此法阿拉玛斯矿还未使用,加之采深已达50米,玉色变深,主体为青玉,白玉减少,销路不佳,采矿处于低潮。 但是,该矿并没有枯竭,经地质部门调查研究,认为仍存有相当的储量,但其主要矿脉浅部以白玉为主。深部以渐变为青白玉及青玉。今后采矿应注意充分利用资源,采掘浅部以往巷道以外的部分;大小矿体兼采,不能将注意力仅集中于大矿脉;要进一步提高获取率,提高采出玉的品级,小玉块也应收集。同时矿山管理人员经过研讨认为,今后的开采应在35--40米深度以上的中上层带。因以往硐矿采只局限在小范围,主脉开采了部分,支脉基本上未采,今后用剥离法可以采出较多质量好的和阗玉,山玉开采的玉料块度要比子玉大,一般均在3公斤以上,5--20公斤者占绝大多数,0.5公斤以下的碎玉则被混入渣中抛弃,鉴于和阗玉的块度和利用率也是玉石品级的参数,品级与价值成正比。3公斤以上玉料可用琢大件工艺品。因此尽量采取大块度的玉是采玉的最重要的环节。大块玉多就可提高玉的品级和获取率,从而提高采玉的经济效益。可是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玉矿体形太复杂,稳定性差,常常玉变为为石,石变为玉,而且石包着玉,按要求炮眼应凿在玉外的石中,但又不常常不明情况而把炮眼打在矿体之中,从而把整块玉石爆破。 为了保护珍贵的玉石,我国已规定采山玉要采用保护性开采方法,用机械切割的新工艺,严禁放炮取玉,这是提高获取率的重要方法。 在塔特勒克苏玉矿以东有塔什赛因玉石矿,距且末县城约150公里,于大沙河上游的高山上,海拔高5000米。交通非常困难,从大沙河上驮运三天才能到达矿区。此矿也已进行开采。 除了上述两大玉矿外,如叶城县密尔岱和要隆玉矿、塔什么库尔县大同玉矿、皮山县赛图拉玉矿、策勒县哈牛提玉矿等等,有间歇性小规模开采,产量多少不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