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和田工美论坛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index.asp) -- 和田玉沙龙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list.asp?boardid=4) ---- 和田玉的玉质特点(二) (http://www.hetiangongmei.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5421) |
-- 作者:bluesea -- 发布时间:2013/7/26 12:33:11 -- 和田玉的玉质特点(二) 世界上闪石玉原生矿床分布于中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加拿大玉石学家李明(S.F.Leaming),将原生矿床类型分为两类:变质岩型和蛇纹岩型。变质岩型又称为非蛇纹岩型,产于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中,为变质成因。蛇纹岩型产于蛇纹岩中,为交代因。我们以容矿岩石为分类基础,将原生矿床分为两类:镁质碳酸盐岩型和超镁铁岩型,前者又可分为中酸性侵入岩与镁质碳酸盐岩接触带型(和田玉型)和变质岩系中镁质碳酸盐岩型(龙溪玉型)。根据研究,和田玉矿并非李明(S.F.Learming)所说的变质成因,而是接触交代成因。 和田玉原生矿床成矿在世界上闪石玉中具有典型意义。其成矿主要特征是: (1)分布于塔里木板块南缘的隆起带中,出露前寒武纪的变质岩系,并有多个时期的侵入岩体,断裂发育,矿床多分布在大断裂带附近,有成群分布的特点。 在新石器时代,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先民们已发现了和田玉,其具体年代尚有待研究。几千年来,和田玉在中华民族文化和玉文化的历史地位,古人已有定论。鉴于当前的情况,有必要追溯和田玉在几千年中一些重要事件。 1.和田玉发现后,当地先民开拓了一条运输和田玉的路线,即“玉石之路”。这条“玉石之路”,近十多年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据杨伯达教授研究,“和田玉向中原输出的时间大约有5 000~6 000年之久。”“这一条玉石之路堪称我国和世界上最早一条沟通东西政治、文化及商贸的运输线,也是距离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陆路交通大动脉。”这条路为后来的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2.在中国众多玉石中,经过先民长期的使用和鉴别,认为和田玉是众多玉石中的佼佼者。因此,从夏代开始到周代,和田玉已成为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材。从殷商妇好墓出土的大量玉器表明,我国在商代后期使用和田玉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作用。春秋时期,管子、孔子以和田玉的物理性质比附于道德,提出了“九德”、“十一德”之说,使玉的道德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中国人民爱玉提供了精神支柱,造就了爱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值得提出的是,传统玉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重要意义。 4.秦始皇开始,中国实行皇帝制,一直到清代,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如清代两百多年用的玉玺,现存故宫皇极殿的25方,其中除2方分别用的木和金外,其余都是用的玉石,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5.从汉代的《史记》开始,一直到清代编年正史,合称二十五史。在这些光辉历史文献中,记录了和田玉,这为其他玉石所难见。这一历史事实,已为历代所公认。正如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所说:“凡玉……贵用者尽出于阗”。药学家李时珍也说:“产玉之处亦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本世纪初,我国地质学的创始者章鸿钊在《石雅》中指出:“中国自昔多以玉称,其产玉之地,略而弗详,求之载籍,又独钟于西方焉。首如尚书禹贡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诸书,又及周秦以降史官之所录,与凡诸子百家方书野乘之所传连,虽芜杂不能备举……古所谓产玉之奥区者,从中国言,皆西域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