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籽玉鉴定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讲讲仔玉表面的一些特征性证据:沁。沁,也可以说是和田籽料的意思。沁纹、沁色是和田玉鉴别的身份证,和田玉籽料原石,可以说大多数是带沁的。藏玉以为初识和田玉者,一定要先从认识和田玉的沁开始,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少吃药。
沁,读音为qin,意思为,渗入、浸润。有些朋友读mi,xin,希望玉友一定要能读正确,因为这个字对于玩和田玉的玉友来说,很重要。沁,也可以说是和田籽料的意思。 沁料的成因决定了沁料只能是和田玉籽料,玉质和所处环境决定了和田玉沁料的特征。以下图文,我们就从沁纹的角度来了解和田玉。
一,和田玉的沁,是如何产生的?
和田玉,自滚落至河道起,就开始了漫漫升华为籽料的进程,在这个与河水相伴的时间里,随着和田玉籽料在河道中的翻滚,产生一些绺裂或肉质疏松的地方,开始慢慢被水中的锰离子沁入,渐渐形成了各种沁纹。
当然有些山料也是会有沁纹的,那是因为山料露在外面的部分也会被雨水、山洪长时间浸泡,水中的锰离子也会沁入山料表层肉内,山料带沁纹的相对较少。
二、和田玉沁的基本形式:
1、水草沁
这种水草沁,造假者已经研究很久了,就是仿不出来,这个水草沁纹,一般长在和田玉有裂隙的地方,并且肯定是长到裂隙的根部,是从肉的表面长至肉内的。
硅化玉听过嘛?就是一块木头,泡在水里,时间长了变成“玉”了。那是因为水里的硅离子,替代了木头原有的成分所以变成石头。因为美丽,所以叫硅化玉。其实它不是玉,和玛瑙相似。那么也就说明一个道理:水里的离子可以堆积置换。那么玉泡到水里,在它的薄弱处,是否也会产生类似的变化呢?
大家都见过雪花吧?于是,水里面的“锰”离子,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的经历,也会慢慢堆积,结晶后,就会产生像雪花一样的东西。因为它是黑色的,所以结晶就呈现黑色的雪花状。
必须是雪花!黑色的雪花!
这点,就是证明它在水里待过的证据。这个雪花的结晶,很多人就给了他不同的命名。水草纹、蜈蚣腿、锰结晶、
这些命名,都是有散开的晶体感。而不是一个边界整齐的团块。这点很重要!!!必须是有触角、散开的!
这是初学者最简单的辨别方法。今后买玉,看不到这个,请不要下手。
2、絮状沁
絮状沁,与水草沁样子很接近,个人以为水草沁由絮状沁发展而来。絮状沁的纹路相比水草沁的要细小柔和一些
3、钉子沁
顾名思义,此种沁纹,就像钉子一样从和田玉的表面呈九十度角钉入,就像是一颗颗的钉子紧密的钉入在和田玉表面,见到这种沁纹的和田玉可以百分百肯定是籽料。这个看到了,100%就是子玉。放心下手。
学会水草纹和钉子这两点,基本不会买错东西了。有了这两点,一块玉的表面,不论面积的多少,只要看到他们,你就能下结论了。哪怕是小米粒大的面积,那也证明是籽玉。
水草沁、絮状沁、钉子沁,作假者一直在努力做出这几样来,但是,不管做的再好,仔细看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假沁,颜色的深浅,是因为裂纹中沁入了过多颜料所致。
假沁,在和田玉绺裂处强行人工植入一些色素,放大镜一看便知,未沁入肉内,色调浮于表面。
见到有水草沁的,不一定都是和田玉,黄龙玉、玛瑙、石英石等不少都有水草沁纹,但和田玉带水草沁的90%都是籽料,那另外10%和田玉山料带沁纹的,我们就要再从料子整体的皮色、形状、肉质来综合判断,到底是籽料还是山料。了解这些关于和田玉沁的内容,新玉友们今后基本不会再去买假籽料,没有沁,咱不买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