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玉石承载了社会文化,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语言符号体现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一、玉文化的称谓观
中国是礼仪之邦,从称谓上就体现出中国人谦虚的态度,常常用玉石来引用其中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比如:玉体、玉面、玉音、玉言等都是形容人的面貌,玉札是对别人书信的尊称,就连石上的纹理也用玉脉来形容。
二、玉文化的美人观
美丽的事物总是能把人的眼光牢牢吸引过去,有着绝世容颜的佳人,总是有各种华丽的词藻来形容。古人用玉石来形容女性的美可是面面俱到,从外表、身材、肌肤、内在、逝去都能用玉石来创造一个词用以表达,比如:亭亭玉立、玉减香消、玉骨冰肌等等。
三、玉文化的人才观
中国向来注重德才兼备,人才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才华出众、德行一致是君子必须具备的素养。由玉构成的大量词语都是表示才学出众的人才,比如:蓝田生玉、金友玉昆、芝兰玉树等等。
四、玉文化的情感观
玉石的温润、内敛让人爱不释手,也寄情于玉。在古代,玉石不仅是赠送亲友的礼物,也是有情人之间的定情信物。《诗经》:“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将玉佩留给亲人,睹物思人,表达了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的“琼瑶”就是女子回赠男子的美玉,既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也代表男女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五、玉文化的道德观
古人将儒家的道德观赋予玉石,让玉石有了更加鲜活的元素。《说文》中称玉石有五德:“润泽以湿,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羲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枝,洁之方也。”《诗云》:“言念君子,温润如玉。”古人常将玉石随身携带,以此标榜自己是君子,也以玉石来时时刻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玉石确实能引发人的无限遐想,玉石的晶莹剔透联想的是人的诚实和正直;玉石的坚硬韧性联想的是人的百折不饶和坚强不屈;玉石的清澈透明联想的是人的光明磊落。玉石早已成为人们比喻美德的重要文化符号。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价值观念也深入人心,以玉石创造出的词语也被广泛传播,这也是玉石文化能延续至今,盛久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