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这是爱玉人的家园,让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相知、相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休闲桃源 → 玉琀与玉握

您是本帖的第 139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玉琀与玉握
小张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管理员
文章:2370
积分:2982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2年9月3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小张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小张

发贴心情
玉琀与玉握
玉琀和玉握是随葬玉器,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尸身不化,从历史资料来看,玉琀和玉握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商代,西周至西汉早期以及西汉中期至魏晋南北朝。本文主要分析各时期的玉琀和玉握的性质变化和发展。
 
    新石器时代至商代
 
    新石器时期的玉琀和玉握主要发现于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崧泽文化遗址中。从大汶口遗址中出土的玉握都是长条形蚌器、玉镞形器和骨镞;玉琀也是镞形,这种玉器的特点是通体光滑,一端有孔,用来作装饰品。从崧泽文化的遗址出土的玉琀,形状就有了变化,有扁平的圆形、璧形和鸡心形,中央穿孔,也作为装饰品。
 
    殷商时期的玉琀种类比较多,图饰丰富:鱼形、蝉形、管状等,均有穿孔,从商墓随葬品整体情况来看,手握玉石下葬时当时的葬俗。
 
    从这一时期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特点,玉琀和玉握本来是装饰品。后来为了殓葬死者才置于口中或握于手中,发现的握玉现象比玉琀少得多,这是因为当时人们对口中含物比较重视。
西周至西汉早期
 
    这一时期,玉琀和玉握相当普遍,形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碎玉石片,山东西庵遗址出土的玉琀扁平圭形,有穿孔,像是被折断的装饰物;陕西曾出土不少玉琀,形状不一,都是碎玉,有的上面雕刻花纹;山东曲阜也曾出土石子口含,形状多样,圆形、三角形、不规则形都有。另一种是完整的玉雕,微型玉雕在陕西、山东、湖北等地都有发现,器形有牛、羊、狗、鱼等,通体磨光,圆雕而成,就拿玉蝉来说,细颈、宽腹、雕工精湛。
 
    西周墓中的玉握都为圆柱管状,有的还涂有朱红色颜料,出土的这些玉握有的穿孔,有的无穿孔,做工精细。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沿袭着商代的习俗,但玉琀和玉握比较盛行,主要以碎玉和石子为主,入口数量比较多,主要为了充盈死者的口腔;玉握形制趋于统一,以圆柱形和扁平长条形为主,而圆柱形玉石最为常见,也便于把握。
西汉中期至魏晋南北朝
 
    西汉早期的玉琀和玉握发现得比较少,特征和春秋战国时期比较相似。从西汉中后期,玉琀和玉握的形制开始定型,玉琀为蝉形,玉握为长方猪形,这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
 
    最早的蝉形玉琀和猪形手握出土于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墓中,形态比较原始,雕刻也不细心,到了晚期,蝉形玉琀比较逼真,线条流畅。不少学者认为之所以要取形于蝉,是因为蝉这种昆虫的生活史循环,象征复活。对于猪形玉握的认识就比较晚,知道本世纪出才知道是葬玉之一的手握。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琀和玉握出土于江南墓中,形制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因为当时的王朝仍然沿袭汉礼制。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7/4/1 10:50:02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