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握玉,所谓的握玉指的就是在古时,不忍心死者空手而去,所以通常会使用玉器随葬。根据考古学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握玉”中多数都是兽牙或贝;而发展到殷商时代,用贝尤其多;到了周代以后,握玉石器物较多;直至从汉代开始,部分是玉璜,多数的都是“玉豚”,也就是玉猪。
从造型上看,玉豚造型简单,通常都是一块方柱状的玉,其中一端稍微浑圆来作为豚的背部;而下面为平直状,以此来作为豚的腹部;而其中较尖的一端就是玉豚的头部;另外在玉豚的身上呈现出凹线刻纹,这是用来显示出豚的眼、耳、口足各个部位,算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艺术风格。
古代使用玉豚作为随葬的握玉,主要是因为豚是供祭祀用的主要器物,通常让死者握着玉豚来祈祷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供给充足,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