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认为蝉在脱壳成虫之前,一直都是生活在污水之中。化为蝉后飞于枝头,正所谓“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古人们十分喜爱。汉代之后,蝉被寓意为重生,随之流传下来了一个习俗,就是将玉蝉放于死者的口中,寓意精神不死。
玉蝉可以分为三个种类,一为佩蝉,顶部有对穿;二是冠蝉,常见用于帽饰上,没有穿眼;三是含蝉,放于死人口中压舌,体积小。据资料考证,我国玉蝉最开始出现的年代是在新石器时期,在商代殷墟“妇好”墓中就曾出土过玉蝉。迄今为止,玉蝉已经在我国历史书上出现了千年已久。
汉代时期的玉蝉形象简练,粗犷而有力,表面光滑,边沿的棱角十分的风姿,有“汉八刀”的美称。后期的玉蝉纹饰变得越来越繁琐,有的甚至翅膀撇开,不具备最初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