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含5-10%的水分。蛋白石与多数宝石不同,属于非晶质,蛋白石中有些不稳定的非晶质结构会因为水分缺失而变色甚至出现裂缝,但是也有一些结构非常稳定的蛋白石在正常环境中无变化。蛋白石在矿物学中属蛋白石类,包含变彩和不变彩的两种宝石,是一种含水的非晶质的二氧化硅。
蛋白石一般为蛋白色,如果有其他原子混入,可以形成各种颜色,例如含铁、钙、镁、铜等,通常会有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墨绿色、陶瓷色、白色等等,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变彩蛋白石,绚丽多彩,集各种宝石的色彩于一身,因其强烈的变彩效应,被西方人追捧为世界六大宝石之一。蛋白石一般具有玻璃光泽或蜡状光泽,但是由于地质运动的各种变化,有些产地的蛋白石会出现非常高的瓷化效果,甚至媲美陶瓷。
蛋白石常为致密块状、粒状、土状、钟乳状、结核状、多孔状等。
内部具球粒结构,集合体多呈葡萄状、钟乳状。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浅黄色、桔红色等。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蛋白光泽。具变彩效应。性脆,易干裂,贝壳状断口。在长波紫外线照射下,不同种类的蛋白石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有两个变种:变彩蛋白石和不变彩蛋白石。
变彩蛋白石会因二氧化硅球体的尺寸略大于可见光的波长或可见光的半个波长时,使白光产生衍射和干涉才表现出从紫到红的全光谱色或较单调的某些光谱色,当观看角度不同而显示颜色也会出现闪光(虹彩),它的虹彩由其结构——极小的二氧化硅球体规律的排列——绕射光线造成的,圆球越大,颜色范围也越宽,所以变彩蛋白石有若干种不同颜色。蛋白石的品质评价依据为底色、变彩、坚固性,以及切割、琢磨的完美性、根据颜色特征和光学效应,天然欧泊分为白蛋白石(白欧泊)、黑蛋白石(黑欧泊)和火蛋白石(火欧泊)三个种类。
不变彩蛋白石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硅球体的尺寸远小于或者大于可见光波长时,则蛋白石不会变彩,这也是大部分宝石不能变彩的原因。不过由于蛋白石具有宝石的各种天然属性,所以不变彩蛋白石最近几年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通过光泽度,透明度,硬度,颜色和做工等几方面来判断其品质。
充填况积岩中的孔洞或火成岩中的矿胍,形成石笋或钟乳石,并在化石木、动物硬壳和骨骸中取代有机物。澳洲自十九世纪以来一直是蛋白石的主要产地。其他还有捷克、美国、巴西、墨西哥和南非。
蛋白石的形成是在低温条件下慢慢沉积的,可以在几乎所有岩石中生成,不过一般都是在石灰岩、砂岩和玄武岩中发现。
也可以人工合成蛋白石,不过人工合成的密度较低并多孔。
澳大利亚是蛋白石出产最多的国家,蛋白石也是澳大利亚的“国石”。澳宝蛋白石主要分为三种。黑澳宝出产于新南威尔士省; 铁矿石澳宝出产于昆士兰省,其中最为罕有的是江达区,出产的管状澳宝;以及白/水晶澳宝出产于南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7/15 12:23: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