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玉精神

您是本帖的第 120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玉精神
孤雁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蝙蝠侠
文章:882
积分:1345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0年5月14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孤雁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孤雁

发贴心情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玉精神
玉的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其中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让人印象深刻。这本小说,不仅是对一个少数民族家庭的记录,也在全文篇章中处处以玉为关键词。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有一老先生被称为“玉魔”,“玉魔”老先生是“博雅”宅的第一位主人,一生清高,以鉴玉、赏玉为乐事,但玉终是随着他的仙逝而散落殆尽。梁亦清,这位一辈子都在默默无闻地用双手创造奇迹的玉雕匠人,为了给中国的穆斯林争口气,倾注其毕生的心血精雕细刻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船,然而当宝船即将完工之时,他却因心力交瘁倒下了,最终玉损人亡。梁亦清的徒弟,本书的主人公,一生也是围绕着玉为原地跌宕起伏。
  中国的玉文化博大精深。从秦王朝一直到民国时期,这一条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河流沉积下一种象征着地位以及信仰的东西——玉。玉是晶莹剔透,细腻光滑的,是无瑕疵的。而在这部小说中,玉与穆斯林联系在了一起,玉纯洁,穆斯林的信仰同样纯洁。
  《穆斯林的葬礼》主人公韩子奇年幼时跟着师傅学习制玉。师傅死后,他已能自食其力,凭借自身的手艺与商业头脑将其店铺经营成了京城第一玉器行。但他却不同于其他玉器商人,他对玉有着独到的感情。其他商人收集美玉是为了转手他人,从中获利。而韩子奇却是为了自己收藏。他的这种心理让人难以琢磨,他对玉的热爱甚于一切,以至于当他躲避战乱而出国时,他也随身携带着这些宝贝。可见他这个“玉王”也不是徒有虚名。若无惜玉之心,又何出此举动呢?只是人生苦短,玉器的寿命却无法估量。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人一生藏玉,可到头来换得一场空,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不免让人伤感,一生的精力最终还是无法将玉留在身边。不同的收藏者对于玉器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停*点。历史前进,玉器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转手,总之终无定所。人玉要达到统一,实属不易。
  这本书除了一个穆斯林家庭的动荡不安的命运波折之外,韩子奇爱玉的精神也格外感动人。可以说,书中的人格品质跟玉的品质是契合的,这也给广大玉友以心灵震动。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7/8/1 11:05:04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