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买碧玉也喜欢问是不是和田的。但其实这个问题往往会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市场上的碧玉绝大部分都是俄料,即俄罗斯碧玉。
而我们所说的和田碧玉,都是指的和田碧玉籽料,即这种:

目前来说,在和田玉地区并没有碧玉山料的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玉龙喀什河和策勒河与洛浦县之间的戈壁滩上也出产高品质的碧玉,但都是籽料或戈壁料,至今还没有找到其原生矿。也就是说,碧玉我们可以在和田找到碧玉籽料,也可以找到戈壁料碧玉,但唯独看不到和田碧玉山料的存在。

从碧玉的产地来说,它的产地非常广泛。比如青海就有碧玉山料的产出。此外,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美国等等很多地方都有碧玉山料的产出,而且矿藏资源并不小。但为什么在和田地区,在我们能寻找到碧玉籽料的地方没有发现碧玉山料的玉矿呢?
据说在渠首往上几公里,曾发现过碧玉的矿脉。黑山也传说发现过碧玉的矿脉,但到现在也只是传说而已,到目前并没有实物见到。
而我们听到的新疆碧玉,绝大部分都是玛纳斯碧玉,与和田碧玉无关。
是和田地区没有碧玉山料的存在,还是其原生矿床暂时被隔绝,我们还没有发现碧玉山料玉矿?亦或是和田碧玉山料并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这个问题,有待我们更多的去探索研究。
未解之谜二:有没有红玉、黄玉?
关于原生的红玉籽料和黄玉籽料,一直是业内比较受争议的话题。到底有没有和田红玉籽料和黄玉籽料呢?
我们先从古代的说法中去寻找答案:
东汉的王逸著《玉论》载玉之色为:“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这是说,玉有白、青、黑、赤、黄五色,而常见为青色、白色,黄色和赤色很少见。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研究认为:玉只有白、绿两色。他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玉惟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玕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意思是红玉、黄玉多是一些奇石,并非玉。
宋应星这里说的“绿玉”应该就是指青玉。而他不同意“赤玉”、“黄玉”为真玉。警示后世学者应该好好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赤玉”、“黄玉”究竟所指何为。
但是,清代傅恒等所纂《西域图志》称和阗玉河所出玉有绀、黄、青、碧、白等色,另一位清代学者椿园在《西域闻见录》也说:叶尔羌所产之玉各色不同,有白、黄、赤、黑、碧诸色。

关于红玉和黄玉,我们多是从古代的说法而来的。但从古代的描述来看,红玉、黄玉到底是不是指的原生色还有待考究,而古人对于玉色的描述很有可能是对皮色的描述。
那么,从现在来看,我们到底有没有发现红玉和黄玉呢?

首先,我们要理解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红玉、黄玉都是一种原生色,而不是次生色。即红玉和黄玉并不是指沁色和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