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由于广大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识加强,其收藏价值及文化价值不断为人们所看重,因而导致和田玉价格一路攀升。和田玉仔料价格的暴涨也令制假者兴奋不已,市场上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现象比比皆是。造假者手段高超,花样百出,有时竟令内行人也会看走眼。在这里至尊珠宝的珠宝玉石鉴定专家们为新疆和田玉仔料的收藏投资者指出了以下这些造假方法,和比较客观的鉴别方法,同时建议消费者在收藏玉器的同时要要多看多学,以免上当受骗。
磨光料加假皮:皮色颜色不自然,多为橘红色,这类料子基本没有汗毛孔,大多为磨光料上色,做假手段较为低劣,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
次品仔料加假皮:把品相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仔料烫出假皮出售,买家会以汗毛孔等方法分辨出是否仔料,从而被艳丽的皮色所吸引。买家心里会有花钱买块皮的想法。所以这样要比没皮时的垃圾料容易出手的多,且价格不低。这类造假手段普通消费者较难辨别。
山料滚仔料加皮: 一般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其实,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是想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仔料实际是山料下脚料小块,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然后再染假皮冒充仔料。这种假仔料市场上较常见。
皮上加皮: 俗称“二次皮”或“二上仔”,这类假皮一般做在上等仔料上,在本身带皮但皮色不艳丽的情况下在自然皮上加色,从而达到皮色鲜艳,价格翻倍的效果,也可称为“加强皮”。这类假皮层次分明,有真有假,极难分辨。
假的真不了,无论造假手段如何高超,假的就是假的,总有让人识破的地方。
真仔料在河水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软松的地方沁入颜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叫做活皮。它的颜色浸入玉内有层次感,过渡自然,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入浅,裂隙上的颜色应是由浅到深。
造假皮一是为了冒充仔料,二是迎合爱玉者喜爱各种皮色的倾向。造假皮的方法是绝密的,据说是用染地毯的染料,用海绵吸足染料,把玉放在里面,再设法渗透。最常见的假皮子通常是模仿仔料中的枣红皮。这种皮浮于表面,颜色太鲜艳,无过渡的自然层次感,且干涩,不滋润。造假皮的部位都在玉质疏松的地方,叫死皮。这种皮色用开水一烫就容易掉色变淡。
有无汗毛孔,是鉴别真假仔料的有效方法之一。没有抛光过的仔料,无论多么细腻,它的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孔,非常像人皮肤上的汗毛孔。这种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表面现象,绝不是人工可以伪造出来的,在十倍放大镜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但是在看不到汗毛孔的不一定就是山料,因为如果仔料表面经过了抛光处理也可能看不到汗毛孔。因此判断仔料和田玉还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单看某一种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