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这是爱玉人的家园,让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相知、相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休闲桃源 → 历史上两宋时代丰富多彩的手上珠宝

您是本帖的第 154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历史上两宋时代丰富多彩的手上珠宝
一天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小飞侠
文章:1648
积分:2568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0年5月15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一天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一天

发贴心情
历史上两宋时代丰富多彩的手上珠宝

(一)跳脱

  起于汉代,盛于隋唐的跳(条)脱饰物流行于宋。在这几千年中外形变化不大,通常以金银条制成,绕制成盘旋状,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不等,无论高低贵*均可佩之。在《宋史·礼志一八》:“定礼……黄金钗钏四双,条脱一副,真珠虎魄璎珞。”河南省偃师酒流沟宋墓出土的画像砖上,时髦的厨娘在做鱼的时候还佩戴有这种跳脱饰物。

  (二)钏、镯与缠臂金

  钏是宋代妇女十分喜爱的手上饰物之一,又叫作“腕钏”、“手钏”等。《说文》:“钏,臂环也。”《正字通》:“古男女通用,今惟女饰有之。”在许多文章中常把钏、跳脱、手镯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三种不同的手上饰物。如《宋史·礼志一八》:“定礼……黄金钗钏四双,条脱一副……”可以看出钏与跳脱是两种不同的饰物。而手镯与钏也不是一种,在记载中,宋代富贵之家的结婚聘礼要准备“三金”,即“金钏、金镯、金帔坠”,若较贫者也要以银器或镀金器代替,由此可见钏与镯也是两种不同的饰物。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钏是一种由金属制作的不封口的手腕饰物,而镯则是套在腕上的环形饰品,无口,其中以玉镯最为典型,宋人常称为“镯”或“镯子”。

  浙江永嘉宋代窖藏银器中就有一对双箍面银钏出土。钏面呈曲环状,有缺口,形状为两道较宽的突棱,其两端还有斜刻的方格纹。实物中还常见有玉镯和一种细丝状手镯,如四川成都双流南宋墓出土的可调式金手镯就属此类。

  而金质的妇女臂饰,当时俗称为“缠臂金”,又叫“约臂”、“金缠”,应是钏镯类中的一种。很多文字都提到这种饰品。苏轼《寒具》诗:“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邹登龙《梅花》诗:“约臂金寒拓绮疏,搔头玉重压香酥。”由此看来,金缠或缠臂金是宋代十分流行的妇女臂间饰物。

  (三)长命缕

  所谓长命缕,就是用一种五色彩丝编成的丝绳,俗称“避兵缯”,又叫“百索”、“朱索”、“合欢索”等。古人往往将其编织成日月、星辰、鸟兽的形状,或绣上图案,佩戴在胸前或手臂上,认为不仅可以逃避兵祸,而且可以使人长寿。早在汉代人们就有戴这种饰物的习俗,一些地方还多将其系于门户等处。这是民间五月端午的风俗。到宋代时,长命缕多被系在手臂上。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岁时风俗部·百索》中说:“今有百索,即朱索之遗事也,盖始于汉,本以饰门户,而今人以约臂。”在苏轼《皇太妃阁》诗中:“辟兵已佩灵符小,续命仍萦彩缕长。不为祈禳得天助,要随风俗乐时康。”这些都是对此饰物的记述。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原地区的民间百姓在五月端午的那几天,还会在一横杆上挑卖这种用彩色丝绳系臂的饰物,价格很便宜。现在已很少见到了。

  (四)指环

  手戴指环的风俗绵延不断。宋人的指环常常镶嵌各种名贵的宝石。《萍洲可谈》卷二记载了当时广州人喜爱戴指环的情形:广州番人“手指皆带宝石,嵌以金锡,视其贫富,谓之指环子,交址人尤重之,一环直百金,最上者号猫儿眼睛,及玉石也,光焰动灼,正如活者,究之无他异,不知佩袭之意如何。有摩娑石者,辟药虫毒,以为指环,遇毒则吮之立俞,此固可以卫生”。文中的猫眼石来自国外。而作为指环的“摩娑石”,佩戴者一旦中毒,立刻吸吮此环即可解毒,真是无奇不有。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3/7 11:59:51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