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这是爱玉人的家园,让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相知、相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休闲桃源 → 蓝田玉:“空有虚名”的尴尬

您是本帖的第 217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蓝田玉:“空有虚名”的尴尬
一天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小飞侠
文章:1648
积分:2568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0年5月15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一天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一天

发贴心情
蓝田玉:“空有虚名”的尴尬

玉种蓝田。在原“汉武帝鼎湖延寿宫”遗址旁的“蓝田玉文化博物馆”内,“玉种蓝田”四个大字被安排在最显著的位置。无论是对于这座博物馆的主人,或者更多的蓝田人,蓝田4000多年的产玉历史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蓝田人相信,美玉不是从山里开采出来的,而是种下玉的种子,然后在田地里长出来的。所以,新疆产玉的地方叫和田,而陕西产玉的地方就叫蓝田。

  然而相较于蓝田玉的美名,蓝田玉的现实却颇显尴尬。

  传统开采方法对玉石品质的尴尬,落后工艺对市场要求的尴尬,分散经营对产业发展的尴尬,这一切都让一个本应成为陕西最引以为傲的地理标志产品沦为书中“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想象。

   在蓝田,他山之玉成为最大的无奈和尴尬。

  蓝田人把玉石当成石头卖

  为什么蓝田市场上多出售外地的玉石产品?是因为蓝田无玉?

  答案是否定的。

  1978年《人民日报》就刊载在蓝田发现蛇纹石化大理岩玉料,认为它就是古代记载的蓝田玉。2002年,陕西省地质局对蓝田玉进行勘测,探明玉石矿带4条,玉石矿体5个,玉矿资源有1100万立方米。

  丰富的储藏量,并未带来玉石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相反,市场的不规范,使得以假乱真、以次充优、争抢生意、竞相压价的行为时有发生。在一家玉石店,问当地产的蓝田玉都干什么用了,店老板指着店铺一角的一摞玉石枕头说:“这都是蓝田玉做的。”据了解,多数玉石厂将蓝田玉都加工成枕头、瓦当、摆件、景观石甚至是骨灰盒。

  一位玉石业内人士说:“蓝田玉市场没有节制,众人不在精品和工艺上下心思,而是只顾多采玉,一味成批量大规模地生产,出售时互相倾轧,人为地把玉石卖成了石头。”

  玉卖石价,是因为蓝田玉真不如人?

    对于老人的担心,蓝田县玉石协会会长徐广利也颇有同感:“蓝田玉雕有过断代,改革开放后才重拾起来,私人经营玉器后很多人将玉雕作为普通商品*卖了,其实玉雕是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这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手艺的传承,没有好技工,空有好料也无济于事。做玉雕经济收入不稳定,见效慢,导致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不愿费心思,作品也就少了创意,我们的品牌号召力,也就没那么强了。”

  还得在产业中为玉找出路

  鼎湖延寿宫,汉武帝的行宫。

  但是在瞿金续的眼中,这里是他为蓝田玉发展寻觅的实践基地。

  他在这里建立了西安金鼎蓝田玉文化石艺博览园。这是一座以蓝田玉为主题的博览园,深山中的奇石,历史中的蓝田玉故事,现实中的蓝田玉产品,还有各种蓝田玉的艺术创作都集中在这几百亩的园区中。

  这里有蓝田玉的博物馆,讲述蓝田玉千年的历史,也有蓝田玉精玉创业园展厅展陈各种蓝田玉雕,甚至是这里的蓝田美食都是用蓝田玉的杯碟装的。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醉美蓝田》,湖南卫视童趣大冒险《探寻魔法石》都将这里作为拍摄基地。

  显然,瞿金续已经敏锐地感觉到,蓝田玉的发展真正要形成规模,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而他的玉石博览园正是这样的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导冯涛认为,实现蓝田玉产业和文化二者兼顾,要以挖掘蓝田玉文化为主,把玉文化与旅游、鉴赏、研发等结合起来,形成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开发前景的蓝田玉文化产业。他说:“我们可以以蓝田玉文化博物馆为载体,对民间蓝田玉作品进行整理、收集和挖掘,将蓝田玉文化做得更加厚实。把玉文化与休闲、养生、养性等理念和整个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蓝田离西安等中心城市距离很近,可以将玉文化与生态旅游、区域休闲游、健康养老、周末旅游等结合起来考虑,形成玉文化旅游产业,带动蓝田深度发展。”

  4000年,蓝田玉的文化一直在中华文明的根脉深处延伸。蓝田玉所蕴含的是一种包容的,温润的,且绵延不绝的文化态度。

  所以玉成蓝田,不仅是经济上的判断,更是文化格局上的定位;不仅是蓝田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必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9/8/21 16:05:05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