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这是爱玉人的家园,让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相知、相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休闲桃源 → 古玉文化:玉圭的前世今生

您是本帖的第 1925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古玉文化:玉圭的前世今生
一天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小飞侠
文章:1648
积分:2568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0年5月15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一天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一天

发贴心情
古玉文化:玉圭的前世今生

 我们祖先赋予“”的内涵无比深这、无比广阔。《礼记 聘义》及《论语》中都有“君子比德于玉焉”的句子。古人认为工具有仁、义、智、勇、洁的君子美德,所以以玉比德,敦品励行。所谓“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言贤者德音,如金如玉”,都是歌颂玉的温润,寓意君子美德,是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北齐书》里有句话:“大丈夫宁为玉碎,不可瓦全”,道尽中国人对信念的执著。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只有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早在远古时代便开创了制作、使用玉器的历史。玉器,也只有在中华大地才孕育、发芽、生根成长、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连绵数千年,虽历经曲折,仍不断发展。极具东方特色,举世无双的中国玉器代表着中国灿烂辉煌的玉石文明,也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我们以玉比人,以玉喻事,以玉祭祀天地,寄托理想,直抒情怀,人们身上佩玉,手上玩玉,家中藏玉,玉器不再只是简单的装饰,它有着身份、情感、风度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与国家的政治、艺术、文化、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伦理、道德等层面都密切相关。

  《周礼》中就记载:“以青圭礼东方。”这里的玉圭尺寸一般比较大,光素无纹,指的是祭祀用玉。

  玉圭一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打磨精致的玉器,其形状为长条扁平,上锐利下方正,与文化期的玉铲、凿或锛相识,由此可见玉圭很有可能是由生产工具演变过来的!这种形制的玉圭到了东周以后便不多见了。

  另外一种是从西周时期开始流行的顶部呈三角形尖首圭。这种圭源于戈,是由兵器演变过来的。这种圭从西周时期开始日渐增多,并成为后来历朝历代制作玉圭的定式。

  玉圭作为礼器,一方面是天子和大臣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朝会典礼时的必带之物。《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似为五寸之误),谓之躬圭,伯守之。”由此可见天子和大臣所执之圭的尺寸不同,而且它们分别有着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专称。这种所执之圭尺寸的不同,正反映了执圭主人身份等级的不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据《续文献通考》载:“明皇帝服衮冕用圭长一尺二寸,皮弁同。东宫服衮冕用圭长九寸五分,皮弁同。亲王服衮冕用圭长九寸二分五厘,皮弁同。世子服衮冕用圭长九寸,皮弁同。郡王圭同世子。郡王以下俱不得用圭。”由此可知这里的圭虽已作为一种服饰器,但等级的差别还是相当森严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20/1/9 12:15:44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