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玉当真是无价的
古玩商店的老板,给古玉定价的标准很特别。有人要是对他的一件玉雕爱理不理,爱要不要,他报价便可以是20000元,适可而止。要是你对那羊恋恋不舍爱不释手,报给你的价就会比报给那个人的高出一倍甚或两倍。你能说不可以吗?还有的识玉高手从地摊上一大堆零乱杂物中,花100来元淘来的汉代玉带钩一反手翻个100倍卖出去,那可是古玩收藏界司空见惯的事,一点不稀奇。
当然,有的玉雕美妙得令人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就是感觉好得不得了。极像是劈面撞见一位姑娘,就那么一刹那便让你着了迷,而你,却说不出,她身上到底有什么令你着迷得神魂颠倒,没有理由可讲,就是一见钟情。这样的话,价格再离谱,只要你拿得出这份子钱,再贵你也会要的。
毋庸置疑,美玉值不值这个价,完全*你用心评定,喜欢就贵,不喜欢就*,物价局真的一点办法都拿不出。
这就是说,男人和女人们喜欢玉的原因呀,并非全是因为可以心安理得地“比德于玉”,可以陶陶然地比美于玉,很多的时候,连他(她)自己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位女士有块洁白的玉牌子小小巧巧,莹莹生辉,十分可心。玉牌主题纹饰是两只鸟儿动作协调统一、比翼齐飞的画面。那你能说得明白,她究竟喜欢它的什么吗?恐怕还是很难!
究竟喜欢玉的什么,其实也用不着严加追究,就是使着力气地去追究,又未必追究得出个丁一确二,认定发自心底产生了那一份喜欢,也就够了。
玉是沾了天地灵气的精灵。没有被发现之前,她蛰伏着,期盼着,终于有一天,伯乐来了,玉便来到人间,与人相伴相依,厮守一生。
举世闻名的和氏璧如何,它有幸遇见楚国人卞和之前,不就曾是荆山脚下的一块普通的、不起眼的石头吗?可悲的还是,卞和将后来的和氏璧、当时的这块璞玉献给厉王时,厉王说卞和是骗子,砍了他的左脚。武王继位,卞和让人搀扶着去献那块璞玉,武王也说他是骗子,砍了他的右脚。卞和不信,央央楚国,无人识玉吗?待到文王即位,他请人背着他去献那块璞玉。文王好生奇怪,有这样傻呆呆的骗子吗,送着一双脚听凭人家去砍?于是令玉工剖开“石头”看,果然是块上好的美玉,琢成玉璧,就是此后“肯要秦人十五城”,汉书载着的“虽出隋珠和璧,秪怨结而不见德”的和氏璧。
可见,识不识得玉很要紧,识不识得古玉同样是很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