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人爱玉自古有之,在儒家文化中,更是将玉与君子联系起来——“君子比德于玉”“君子重玉轻珉”的观念盛行。玉器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和民族象征,已经深植于中国人的骨髓之中。
玉文化
随时代变迁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从用于祭祀的神玉,到象征权力的王玉,再到步入寻常生活的民玉,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产物,一直传承至今,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玉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玉文化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理论基础,以玉器为载体,迎合并承载了上层建筑的精神思想需求,先后倡导了“神权”“玉和”和“玉德”思想;而中国 现代玉文化则以“大美无饰”的思想为基础,坚持“自然美、原始状的天造艺术”“美玉不琢”是现代玉文化的理念。玉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种静止 凝固的定义。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玉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意义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而要研究不同时代玉文化的意义,首先要明确不同年代玉器的分类 与含义。
对古玉的认识,目前看法并不一 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资深文物专家雷从云说:“宋代将汉代以前的玉器称为古玉,我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将宋以前的玉器都称为古玉。但今天很多人把清代 和清代以前的玉统称为古玉,甚至把仿古玉也纳入其中,这是不准确的。今天我们见到的古玉包括两种情形:一些玉器材质优良(如优质和田玉),且造型优美、工 艺精湛,这些玉器往往是贵族生前所使用的。而另外一些玉器材料稍逊色(但很多也是和田玉),它们或是形制较大,或是工艺、纹饰较简单、粗糙,这种玉器属于 玉冥器,即专门用作陪葬品的玉器。”
用金钱估量
“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撩动了无数藏家的神经。古玉蕴藏的价值自古以来就很高。张慧认为:“古玉是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遗产,很难用固定的市场价格来 对号入座。但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任何艺术品只要进入流通领域,一定会有交易价格,古玉也不例外。很多收藏家将国内外古玉拍卖图录的成交价格作为古玉的市 场价,这是片面的,因为拍卖价格是竞价的结果,不能作为古玉市场价判断的唯一标准。”
有人说,一般物品都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使用期限到了,便没有了价值。而玉器却可以永远地保存下去,并且还会越来越升值、保值。张慧说:“古玉的价值,首 先在其文化内涵,在新石器晚期的神玉阶段,玉器是巫觋沟通天地的法器,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商周礼玉阶段,玉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政治权力从宗教、军事权 力中分离出来,在王权初立的阶段,玉器成为政治权力、社会地位的象征,作为一种国家典章制度,它是不可僭越的,从西周墓葬中出土的大量礼器就说明了这点,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中国8000年的玉文化历程中,古玉的文化内涵是最丰富的。其包含的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