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看看玛瑙的由来:玛瑙是一种石英类的玉石,玛瑙一词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我国的玛瑙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汉代,汉代以前称玛瑙为“琼玉”和“赤玉”,佛教传入我过后,才改称“玛瑙”。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亦有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具有纹带状花纹的特征。
再说说玉髓的历史:玉髓又名石髓,也是一种石英类的玉石,它以乳房状或钟乳状产出,常呈肾状、钟乳状、葡萄状等,具有蜡一玉髓形成于低温和低压条件下,出现在喷出岩的空洞、热液脉、温泉沉积物、碎屑沉积物及风化壳中。有的玉髓结核内会含有水和气泡,非常有趣。它的物理性质与石英一样。玉髓被人们当作宝石,主要用作工艺美术品的材料。而玛瑙与玉髓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纹带花纹,没有纹带花纹的就是玉髓。
那么玉髓和玛瑙到底是两个怎样的概念呢,大家不用再纠结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因为它们确确实实就是同一种矿物,也就是二氧化硅(SiO2)。同水晶的成分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水晶是单晶晶体,而玉髓和玛瑙是某种形式的超微晶体或隐微晶体石英的集合体,这种晶体因极其微小,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用肉眼看得见,所以看起来非常细腻。
重点:也就是说,玛瑙和玉髓本来就是一种东西,只是长得有点不同罢了。在相同的基础上又会有微弱的差别。 玛瑙的定义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条带状结构”。根据花纹的不同,玛瑙也分为很多种,大致有缠丝玛瑙、苔纹玛瑙以及缟玛瑙这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