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玉界,借着玉器市场的欣盛,再加上新疆和田玉资源的匮乏,和田玉俄罗斯料以下简称(俄料)可谓生逢恰时。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和田玉俄料,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正确识别和田玉俄料,就成了收藏者们当今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俄料”,从性质上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不是喀拉昆仑山脉的俄料了,而是东西萨彦岭往北至贝加尔湖的俄料了。纬度越高,色越白;纬度越高,性越僵。无所谓东西萨彦岭与喀拉昆仑山之分。俄料与新疆和田玉,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料中的一些极品并不亚于新疆和田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模糊的、甚至是难以区别的问题。
从相关的资料来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人发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新疆和田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好像总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而这种白玉其实就是和田玉俄料。一些鉴定机构为时也对这些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鉴定,他们认为俄罗斯玉与和田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近体排列和组成上有着微小的不同。在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和玩家是最先接触到俄料的先驱,他们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通常的俄料达不到新疆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玉籽玉的质量,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和辨别。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料,品质与极品和田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那是应另当别论的特例。
多年的把玩,致使本人对新疆和田玉与和田玉俄料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我感到有一个误区首先应该使大家明白。无论是和田玉新疆料、青海料、俄料和其他的软玉。他们当中都具备有与新疆和田玉佳品相比美的极品。故我在收藏和田玉中的择优标准是以玉质的脂份加密度和瑕疵作为首选的。白度固然重要,但这在其次。这在当今俄料风靡市场的情况下特别管用。那么怎样识别俄料呢?我感到这必须掌握其特性的所在。下面我就自己的一点肤浅认识掏出了和大家交流互补,
看“白”,行内话叫 “相玉”是第一步。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判断俄料与新疆和田玉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只有是俄料的“白”了。从玉材的来源看,俄料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玉山料相比,俄料的脏、绵、绺等较少,特别地白,一块比较大的俄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新疆和田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
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礓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料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新疆和田玉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白,一定也要讲油性。俄料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料与新疆和田玉高下顿时立判真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11 13:16:36编辑过]

不是每朵花都国色天香,但是每朵花都有她绽放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