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宝级大师翡翠作品缘何“有市无价”?
日期:2010-11-08 来源:财经新干线
2010年国庆假日期间,在福州三坊七巷百年老字号景福堂,人们发现了一件奇事:所有展出的国宝级翡翠作品全部“有市无价”。中国特级玉雕大师施禀谋,耗时两年雕琢的翡翠作品《香水美人》,无法定价的原因是“满绿玻璃种翡翠”价格在上涨;中国顶级的翡翠微雕大师戴耀才近创作的微雕作品《紫竹笑佛》、《六仙图》等,皆因“紫翡”和“阳俏绿”料价上涨而难以定价……
翡翠价格上涨“前所未有”
从广州华林玉器街,到广东佛山平洲玉器街,这两个国内最大的翡翠集散地传来的消息是,翡翠的价格还在不断上涨。当地的翡翠商说,今年价格上涨是“前所未有”的,中档翡翠的涨幅达到了50%以上,而供给大师们雕琢的高端翡翠,价格上涨“漫无边际”,可达数倍甚至是“翻了跟斗又翻跟斗”。
资源短缺,高端翡翠“奇货可居”。最近两年,在翡翠产地缅甸,政府限量开采,海关控制高端翡翠的出口,使各路资金找到了爆炒的理由。“缅甸公盘”——即每年三次缅甸翡翠原料拍卖会,来自中国的人数一下子猛增。3月份拍卖金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创纪录地达到了去年同期的三倍多;而6月份更火爆,拍卖金额突破70 亿元人民币。人们感觉“好像出了什么事一样”,大量的资金以非常迅猛的势头涌入,原料从缅甸运到广东以及在国内制作成品的过程中,又是几度轮番的炒作……
“翡翠教授”无奈“只展不卖”
当原料价格上涨的速度,远远高于翡翠饰品的价格上涨速度时,销售商便会面临异常尴尬的境况——“面粉比面包更贵”,无从入手的定价,便是今年国庆假期福州三坊七巷景福堂那一件件国宝级翡翠作品有市无价的根本原因。施满堂教授,三坊七巷景福堂的当家人,福州大学珠宝玉石头中心主任,眼下展出的国宝级翡翠作品,由大师们委托他来定价。虽然诚信的光环使他无法乱开价,然而瞬息变化的价格,又使他不得不面临大师们提出是否应该涨价的质询。
“狂炒翡翠价格其实是对翡翠文化的践踏”,施教授如是说。他认为,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的“景福堂”,之所以能在三坊七巷挺住这100多年,*的是“文化”和“诚信”这两件法宝,倘若今天贪图高价,把这些国宝级翡翠作品全部卖给那些根本不懂翡翠的炒家,那么明天“景福堂”的牌子很可能因为文化的缺乏而衰落。为了弘扬翡翠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国家级大师施禀谋、李树生、戴耀才、张志平、陆勇等优秀的文化创意和翡翠雕琢的精湛工艺,眼前暂且的“只展不卖”,也许是应对价格炒作的一把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