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分享]和田玉的“体与皮”

您是本帖的第 527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分享]和田玉的“体与皮”
神马都是浮云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论坛游民
文章:75
积分:123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11年3月23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神马都是浮云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神马都是浮云

发贴心情
[分享]和田玉的“体与皮”
和田玉的各种皮色是经历数万年的地质运动的化学反应而形成的。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之一,也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

现在玉石市场有一种观念,即带皮的玉才是好玉。有的消费者在购买玉石时,十分注重外皮,专挑带皮的买,这是否合适呢?首先我们应认清什么是和田玉的外皮?

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只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皮色是和田玉的外部特征。有关玉皮的说法概括有几种:

1、璞。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也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2、沁或浸。有的专家学者把玉器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沁”或“浸”,也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3、氧化作用。这是矿物学家的称呼,由于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

大多数玉的皮,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这种皮色,其形状千姿百态,可以说无一相同。有的像云朵状,有的像弧线状,有的像散点状,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不规则;其颜色也丰富多彩,如秋梨皮、枣红皮、虎斑皮、葵花皮、洒金皮、乌鸦皮、鹿皮……

眼下的和田玉市场重皮似乎成了流行病,爱皮重过赏玉,甚至一皮遮百丑。只要皮好价就高出一大截,玉质、油性、韧性、密度、硬度、光泽均不以为然。如此爱皮,势必干出“买椟还珠”的傻事。这也催生了造假皮现象成风,假皮造得让人难辨别真伪。许多玉雕大师无不痛心疾首地说:“由于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分辨不清各种玉料产地以及相应的品级,只好单凭皮色来鉴别是否为籽料,最终陷入只沉迷于皮色而忽视了玉料本身材质的收藏盲区。”

玉石收藏者的这种偏好,也直接影响了市场销售趋势。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千元钱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和田玉的皮色,大多是在玉的质地密度不大、硬度不够,尤其是在有绺裂的地方,通过氧化着色,真正的好玉是“吃”不进去色的。

真正懂和田玉的人,只会把玉的皮色视为美人之衣,恋花之蝶。把和田玉的皮色剥去,内在才是美玉。玉是体,皮是衣,先有体后有衣,皮是美化和田玉的装饰品,皮可以作为鉴别和田玉是籽料还是山料的标志之一。因此,和田玉的美主要在自身的“体”上,而不是皮。

(作者系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文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3 11:39:15编辑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1/5/23 11:38:46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