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玉能辟邪、镇宅,玉能消灾,玉能食用,能祛病健身,玉能带来福气和吉祥。用一般的认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玉是上亿年的产物,亿万年宇宙变迁的产物形成,具有灵性,大山有灵性,大地有灵性,江河有灵性,玉的结晶更有灵性,活玉更是形神兼备,所以她能与人亲和、美好相处,她会让你观之有神、视之为动、为静,净化空间和思维,增加新的灵感。
《本草纲目》记载:玉可“除中热、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玉多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锌、硒、铜、铬、钴、镍和锰等,长期使用,可浸润皮肤,进入人体,补充不足,所以佩戴玉可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获得平衡,有稳定精神和镇定情绪的作用。玉经过激活转化为活玉后,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光电效应,与人体发生谐振,形成微小的电磁场、能够与人体产生谐振,使诸器官协调运转,稳定情绪,集中精力,从而起到稳定情绪、增强反应能力、集中注意力的奇妙功效。活玉既能聚焦蓄能,又可吸收排泄过剩,平衡阴阳,疏脉活血,祛病延年。此外,活玉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物理特性,如果当光点对准人体某个穴位时,就如同针灸一般,会起到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
玉在中国古代可用作药材之风盛行于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土玉器极少,可能与人们大量觅玉、食玉有关。由于古人追求金石之寿,才有了中国的炼丹术,而活玉,在中国人心目中几乎成为神化的东西。因此,有些古人认为,“玉亦仙药,但难得耳”,“服玉者,寿如玉”,玉可以入药,就是将玉磨成粉末制成浆汁,或团成丸子吞服。《神农本草经》卷一中也确有记载,它说玉液(即玉屑汁)可以“柔筋强骨,安魄魄,长肌肉,益气。久服耐寒暑,不饥渴,不老神仙,人死服五斤,死三年色不变”。中国活玉、中国玉茶、琼浆玉液、活玉礼品、活玉美饰、活玉珍品藏品等系列产品的问世,使千古梦想,成为现实。
玉中含有可被人体吸收的微量元素,可以入药早已为医家所知。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玉屑甘平、无毒,主治胃中热,喘息烦满,止渴,屑如麻豆服之,久服轻身长年。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滋养五脏,止烦燥”。中国活玉、琼浆玉液、中国玉茶的功效进一步证实了《本草纲目》记载的科学性。人们爱玉更主要的是玉具有保健作用。例如建康活玉能按摩穴位,舒经活络。玉在手腕上下移动,移动过程中就按摩了腕部的穴位和胫络。医学界认为耳朵是倒置的胎儿,每个部位都有相应脏腑的反射区,其中面部经络的反射区就在耳垂上。玉在耳坠上移动,既能导致面部经络通畅永保娇容,又能因耳垂摆动而带动整个耳轮活动,从而使人体各部位的经脉的脏腑气血运行通畅,防病治病。
玉的生物、物理作用更为神奇。中医倡导头凉脚温。活玉具有静电磁场,放玉枕下,枕之入睡,头部十余穴处,即可静电按摩。对脑血栓后遗症、脑梗死、脑出血后遗症等颇有治疗预防作用。对神经性耳聋、耳鸣、颈椎病,神经性头痛等病症,亦有疗效。制成手镯,琼浆玉液、中国玉茶可蓄元气、养精神、除老者视力模糊之患。借助唾沫所含营养与溶酶之功,能生津止渴,除胃热而滋心肺,疏经活胳,调节阴阳。
据最近资料显示,玉的确可以入药,例如,玉入药可以治疗惊悸、心热、赤眼、齿肿、咳嗽、肺痛等。而且玉具有明目、提神、利便、降血压等功能,并且对乳腺癌有一定防治功效。经常用玉,可以预防减轻某些病痛,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各部分更加协调。
黄金有形玉无价,好玉是名贵之物,有自身价值,玉起着货币作用,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永不会贬值。玉是收藏保值的财富,便于收藏、储存,不会变质,是实物收藏家的必藏之物。
一个能感受玉之美的人应具有平衡的性格,有多方面的健康爱好,有充分的文化素养,乐意接受新鲜事物。希望宝玉丰富多彩的艺术美使人们接近于自然,更好地生活在福气和吉祥之中。
过去,人们消费似乎总是以金银制品为唯一选择的对象。可是,现在,不少消费者已不再对那些价格昂贵的金银制品盲目崇拜,而把选择的目光投向了美观、实用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玉制品,使玉制品成为消费市场的宠儿,达到了:“人养玉,玉养人,玉人合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