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俄罗斯玉也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利用的一种不错的玉石,产于昆仑山脉延伸到俄罗斯境内的余脉之中。这种玉料的矿物成分、内部结构与和田玉大体相似,主要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也见过带翠色的,二十世纪末,国内市场出现了俄料。俄料有子玉、山流水、山料等,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戈壁料。
俄料呈油脂状玻璃光泽,通体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间。首先从光泽度上看,俄料虽是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通体发干,白玉发“死白”之光。好一点的也可出现油脂光泽。辨料更多的是从实践这一块出发的.多上手看,多比较。
俄料由于具有中细粒斑状变晶结构,矿物粒度不均一,这种结构导致它不好打磨加工,所以,大多情况下反光有班班驳驳的感觉,也就是起伏感比较明显,这也是鉴别俄料的直接方法。
和田山料也是可以出现这些班班驳驳的感觉,不过,由于组成和田玉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所以,和田玉中的这种感觉非常不明显。
和田玉与俄罗斯玉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一个糯,一个粳;一个白得滋润,一个则是“死白”,其高下之别不言自明。同时,敲击时一个声音清脆,一个沉闷,也不难分辨。
俄料:“凝脂性”不错,不过,用手盘的话,出油比较慢,盘久了总感觉光泽还是那么呛人,也是就是光泽怎么盘也不柔和,而且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强烈。还有,油份总是出不来! 这种现象的科学解析为:俄料由于中细粒斑状变晶结构的软玉产出比例大,矿物粒度不均一,俄罗斯玉亮度好于和田玉,但由于结构粒度较粗,手感较轻,佩戴久了会变黄、变黑。同时,俄罗斯玉韧性差,易起性,出“崩口”
俄罗斯玉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稍稍观察,就能看到“毛毡状”的结构。
和田玉和俄料、青海料三者在矿层中同处一脉,内部结构十分相似,所以要在玉的外观上有时很难区分。但要是仔细辨别,俄料透度不及和田,细腻程度也比和田料查的多,油润读不足,油性较差,比和田干涩。青海玉比和田玉更透,在油润读细腻读等方面又比和田稍差,因而显得凝重感显明显不到位。和田玉外观上界于俄料和青海玉之间而显得恰到好处,细腻,润泽,有油性,透度也刚好。
图1是俄山料牌子
图2是俄碧
图3皮色肉质都不错的好俄籽料
图4韩料和俄料的对比图
图5俄山流水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