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工艺经过数千年的锤炼,已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我们在这里共同学习,共同创作,共享喜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和田玉沙龙 → [转帖]辨伪识真玉之色

您是本帖的第 3748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辨伪识真玉之色
随心索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论坛游侠
文章:291
积分:433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8月24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随心索玉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随心索玉

发贴心情
[转帖]辨伪识真玉之色

玉之色,是玉本色加玉的次生色组成。有几种颜色容易搞混,识别的办法是:  

    1.边玉(边石):它看上去既像玉又像石,有不同的颜色,色泽分布也好像受沁的古玉、老化的美玉。这种玉实际上是玉矿的边沿和岩石交界之处的边玉(边石),它的色泽与古玉受沁是不同的。它是在原生状态时岩石变质交代过程不彻底,或外来矿物加入融熔之后形成的,其颜色的位置、发散、边界与器物表面的关系和沁色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状况也存在于风化时天然次生色渲染的玉中。  

    2.皮色:皮色的形成与边玉不同,它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颜色有黑、红、黄、栗……多种多样。不少玉工在制作玉器艺术品时,有的故意将皮色留下作为“俏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籽料优于山料,山料不带皮色)。正因为皮色是风化外皮的遗留物,在仔细观赏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泽是由外向里的,而且在皮壳上留下了风化玉质的疏松状态,其致密、光泽、油头、水头都不及玉本体,往往有麻面,不光洁。  

    3.作色:人工作色属玉的人为次生色,也是对玉的一种艺术加工,同时也被制假者利用造假作古。人工作色始于宋代,明以前人工作色的行话叫做“老提油”,明以后叫“新提油”。也许人们从俏色中体会到,玉雕艺术品带上颜色会更美,从而想到人工作色。提油作色与沁色是不同的,虽然作色也是从皮壳开始,沿绺裂、玉质薄弱处渗入玉肌,但它的颜色呆板、层次不清。古玉沁色是在千百年中生成的,它的延伸、发散、浸染十分自然舒展。而作色是短期行为,它们不可能完全相像。出土的老提油,不少在皮壳处的颜色已经褪色、脱落,成为斑状,反而不如伸入玉肌内的颜色重,这种现象真正的沁色绝对没有。另外,古玉虽然受沁,可古玉的皮壳其光泽、润色都一样。人工作色用烧、煮、化学腐蚀等手段,作成之后,皮壳上会留下黯然受损的作色部位,或颜色只是浮在表面,仔细端详也就会明白分辨。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2/7/24 11:17:17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