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在“标准光源”之下,判定玉器的成色。这样,科学、合理。那么,什么是标准光源?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6500K左右色温的光源称为标准光源;通常,三盏40W普通日光灯装在同一电盒内,产生的光可代表 6500K光源。
那么,为什么观察玉器为什么要在标准光源下?在色温为6500K以下的光源下看玉,会不同程度的泛红,泛黄;在色温为6500K以上的光源下看玉,会不同程度的泛青,泛兰。
由此可见,色温不标准的光源照射在玉上,等于给玉器加了一层色彩,就无法识别玉器的真正色彩。因此,看玉器,一定要在标准光源下才能买卖双方都放心。
当我们用肉眼观看这大千世界时,在不同的光线下,对相同的颜色的感觉基本是相同的。
比如在早晨旭日初升时,我们看一个白色的物体,感到它是白的;而我们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看到的白色物体,感到它仍然是白的。这是由于人类从出生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人的大脑已经对不同光线下的物体的彩色还原有了适应性。
但是,作为数码照相机,可没有人眼的适应性,在不同的光线下,由于CCD输出的不平衡性,造成摄像机彩色还原失真:或者图像偏蓝,或者偏红。
所谓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表示色彩。
当物体被电灯或太阳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发出一定的光线,此光线不仅含有亮度的成份,更含有颜色的成份,而色温越高,蓝色的成份越多,图像就会偏蓝;相反,色温越低,红色的成份就越多,图像就会偏红。因此,如果照射物体的光线发生了变化,那末其反映出的色彩也会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反映到摄像机里,就会产生在不同光线下彩色还原不同的现象。
蜡烛——2000
白炽灯——2500-3200
直射日光——约5200K色温
闪光灯——约5400K色温
碳棒灯——4000-5500
荧光灯——4500-6500
有云天气下的日光——6500-7000
阴影——约8000K色温
阴天日光——12000-18000
阳光下,色温低,低于“室内自然光”——阴影处。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阳光下,照出的玉(器)不自然”,容易误解。误解成什么——泛红。
这样的拍摄习惯是不科学的,失真的。
几乎可以这样说:有云天气下的日光状态下,似乎最适合拍“玉照”。
故此:不要在直射日光下拍摄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