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从材质上分为:金属、玉石、有机物、陶瓷、料器、内画和珐琅,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中外人士珍爱收藏的对象。
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艺术品」。鼻烟壶为盛装鼻烟之容器,鼻烟系一种烟草制品,原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欧洲传入中国後,加工转化後成为粉末状药材,吸闻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闻鼻烟在各阶层更是蔚为风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国的艺术风格,发展出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烟壶之所以受重视,除了本身的实用性外,还具有著送礼餽赠、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发展至今虽然只有三百年的历史,因其小巧精致、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馆及收藏界的青睐,成为中国近代文物的重要项目之一。鼻烟壶集结了中国雕刻、书画、烧瓷、镶嵌等手工艺技术,其珍贵性除了从形制、材质、纹饰、色泽上加以鉴别外,精致秀雅、端正匀称亦是评赏的要点之一。
和田玉鼻烟壶一是文玩市场的宠儿。
玉器制作在清代发展到顶峰,玉鼻烟壶的制作当然也极精妙。乾隆时期,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断地运进皇宫,翡翠也大量使用,为玉鼻烟壶的制作提供了极优秀的材料,特别是一些小而圆润的子玉,温润细腻,洁白无瑕,正是鼻烟壶的天赐美材。匠师们对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艺,琢成天然随形之物,或巧运匠心,将其雕琢成各类瓜果鱼虫,生动可爱。
和田玉鼻烟壶的雕作可分三种:一种是不雕刻任何装饰图案,壶体光白素净。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良玉不琢”,人们认为精良的质地本身就是一种美。因此,制作者在雕琢鼻烟壶时讲究“无绺不做花”,凡遇洁白细腻或橙黄可心的玉料,大都不雕花纹,以保持玉质自身的天然之美。第二种是在洁净的壶体上有意留下一点有色的石皮,人称“留皮子”。有些制作者会在留皮处略施雕工,巧雕出山景、花草等。据称,乾隆皇帝深爱金黄色玉皮,曾命人制作了相当数量的留皮玉烟壶。第三种是在壶体上施以精湛的雕工,进行浮雕、透雕或圆雕等,雕出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人物、动物、植物等装饰图案。
玉石漂壶的制作在整个鼻烟壶制作之中可称得上是精品,最珍贵之处在于它的材料及精湛工艺。最绝的是匠师掏膛时左右前后相差无几,故盖上盖,放在水中壶不下沉,可称得上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