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蝉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蝉被当作志向高远、品质高洁的象征。在众多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物中,玉蝉虽然造型简单,却让考古学家痴迷不已。
虢国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从其境内发掘出来的文物数量巨大,形制精美。其中在三门峡一座墓中考古人员发现数十个玉蝉,其形态各异,所选用的玉材也不尽相同。
如今这数十只玉蝉被博物馆收藏,供来往观众欣赏。玉蝉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形象简明,只用寥寥几刀便得到玉蝉生动形象之态。但玉蝉的材质有所区别,有的用白玉雕成,有的为黄玉、青玉。个别带有明显的商代风格。
玉蝉在古代有三种用途,一种叫冠蝉,用于帽饰,这种玉蝉无穿眼,第二种作为佩件。因为蝉被比喻高洁,因此无论是作为帽饰还是佩件,都颇受当时人们欢迎。而第三种是含蝉,这种玉蝉刀法简单,也没有穿眼。在古人眼中,蝉的羽化被视为重生的过程。因此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希望能再生复活,当然这是迷信的说法。
后代玉蝉尺寸略大,细部写实味道加重。但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直到宋代仿古风气盛行,玉蝉又一度出现,但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装饰,而不是随身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