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周玉雕演变
造型与题材方面:动物少了,鱼、鸟多了。鱼形修长平直。有鰭无鳞,线条简单。有弧度的鱼不多。鸟形写实,圆眼高冠。嘴型有两种,丁头嘴和内鉤尖嘴。纹饰也有两种为简单式的和复杂式的。鸭鸟消失了,鹃鸟在商代是神鸟,圆眼勾喙,夜能环视、飞一翔、觅食。但在西周,视此鸟为不祥。不祥的原因是诗经陈风墓门毛传说:鴒,恶声鸟也。因其声不悦耳,便在玉雕领域内消失了。
出现人、兽共体合雕。人物多採蹲踞式的。脸部造型,大多是长马脸,橄欖形双环眼,塌鼻樑,嘟嘟嘴。璜形器流行,两头钻孔,佩戴时呈上弦状。西周玉鹿,强调鹿角,一件作品,鹿角常佔全器二分之一。大鹿,角长枝繁。幼鹿,枝芽不茂。
礼器方面:有璧、琮、圭、璜、戈。琮分大、中、小三个类型,大多光素无纹。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陕西省澧西长安县张家坡村170号墓出土一件青玉琮,雕有鸟纹。鸟纹是典型的西周鸟形。
西周纹饰变化
西周初期纹饰,依然沿袭商晚期的双阴线纹。但是,经过短暂的过渡后,即创造出自己独立的单阴线及斜坡线纹—大斜刀与小斜刀。这两种线条完全摆脱了商晚期双阴线纹的雕琢手法,凸现出西周本身独特的线条风格。
单线纹、斜坡线纹、大斜刀、小斜刀。商代纹饰过渡到西周第一个变化是,纹饰独立,鸟纹就是鸟形。西周初期,依然使用臣字眼,但臣字眼变了形。变成扁而细窄,且两端眼角内勾或上翘。一段时间后,此种眼形即消失了。鱼、鸟大多是丁头嘴;到中、晚期以后,才逐渐改变其形。纹饰尚有竹节纹、网状纹、斜线纹、人字纹单线云雷纹和螺旋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