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陆>> 登录 注册 搜索 风格 论坛状态 论坛展区

站点导航>> 首 页 文章中心 和田玉商城 会员中心 0 关于我们

>> 这是爱玉人的家园,让心与心的交流,在这里相知、相约。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和田工美论坛和田工美论坛休闲桃源 → 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您是本帖的第 152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清风斜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457
积分:69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7月8日
楼主
 用支付宝给清风斜雨付款或购买其商品,支付宝交易免手续费、安全、快捷!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清风斜雨

发贴心情
萝卜丝纹并非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上世纪70年代起,我在北京萃文阁这座驰名中外的艺术殿堂从事书法篆刻工作。每天上班就是刻石头和写字,当时,在寿山中刻得最多的就是峨眉和高山,时常还会刻到芙蓉、善伯、杜陵坑和荔枝冻。  说句泄底的话,刻了这么多年石头,至今只刻过一次田黄石。现在我还清晰记得田黄石雕刻时的感觉:刻起来很滋润、刀走起来很舒服。当时雕刻的内容是元朱文,心情很激动,我觉得能刻过田黄石已经很幸运了,因为田黄乃祥贵之物,稀世之宝也。

我的恩师,著名书法篆刻家徐柏涛,曾经在田黄石上刻了一对“十全十美”的印纽,后来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有句老话叫“一两田黄十两金”,这应是清末民初的事儿了。到了如今这“疯狂石头”的年代,田黄非常少见了,更别说刻了。目前田黄石的价值是按克计算,估计没人舍得刻,刻一次就损失一些重量。

我听福建的石农讲过,解放后“文革”前,谁家要是挖出一块500克以上的田黄,就要在全村大排筵宴请客三天,像过年似的。田黄的产地,在距福州100多公里的寿山乡边的一条小溪上,其实就那么方圆一公里大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寿山乡也因出田黄而出了大名。多少年来已经被翻挖无数遍了,到今天早就挖不到了。现在,持有田黄的藏家,谁也不愿出手,都知道田黄的价格比房子增值快,房子有涨有涝,田黄有涨无涝。

尽管寿山石有100多种,但萝卜丝纹是寿山石的一个基本特性,有灵性的寿山石都应带有萝卜丝纹,它潜藏在石头里面,渐渐地折射出来。有萝卜丝纹的就招人喜爱,行话叫有灵气儿。田黄是寿山之王,必带之。

我曾经把掉在地上摔坏的寿山石用蜡锅煮,意在用蜡慢慢渗透到裂痕中去,使其不再继续裂下去,同时也掩盖掉那些细小的裂纹,行话叫“煮蜡”。然而我意外地发现,被煮过的寿山石颜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颜色变深了,越好的石头变得越深,也有的竟变成了深黄色,与田黄石很像。

后来,遇到福建石商时,我把这件事讲了,他们笑着说:我们也听说过有人用荔枝冻、高山冻放进高温锅里蒸,然后再加上药水泡就可以冒充田黄,里面的萝卜丝纹清晰可见。

其实,上品的杜陵坑本身就酷似田黄,萝卜丝纹清晰可见。还有,连江黄、鹿目田、牛蛋、甚至好的高山巧色等,它们与田黄石的外形也不相上下。酷似也好、貌似也罢,但它们却不是田黄,它们都不具有田黄石那种特有的高古和尊贵。只有见得多了、时间久了,慢慢地就能鉴别了。

再有,就是我劝大家要少看图片多看实物!图片不可信,同时很容易使您的眼睛走偏,谬趣成痼,无药可医。

现在,出现了据说是外国的“田黄石”,我看了确实很漂亮,也有萝卜丝纹,价格也不贵。我说,“田黄”与田黄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一新一老、一轻一沉。其实,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田黄的敬仰和向往。田黄少见了,能见到“田黄”也是好的。

所以我说:田黄石必须要带有萝卜丝纹,没有萝卜丝纹的肯定不是田黄。反之,带有萝卜丝纹的不一定是田黄石。不能用萝卜丝纹作为判别田黄石的惟一标准。

  作者系著名书法篆刻家


我曾在南方的雨巷,戴着小斗笠,踩着古老的青石板,领略过那牵丝的长脚雨的恩泽.....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15/7/7 10:39:42


 1   1   1/1页      1    
Copyright ©2002 - 2005 新疆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