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蝉身形小巧,但是它为见到光明而不畏艰苦,凭借自身的毅力实现了毕生的理想,从它身上体现出的正是一种乐观、坚毅的顽强精神。加之蝉*餐风饮露为生,是高洁品性的代表,故常被文人墨客用于寄托理想之物,以此来表达对禅品性的赞美和状物抒情。
以蝉作为造型出现在温润内敛的美玉之上,形象简单明了,生动逼真,且寓意美好,因此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在蝉形玉器中,形态各异,常用的雕刻材质除了白玉之外,还有黄玉、青玉等,质地精良,雕琢而成的玉蝉形制小巧精致。
在古时玉蝉有“三用”,其一是被人们用来作为装饰帽子之物;其二就是当作挂件来佩戴,因为蝉在人们眼中看来,它具有着高洁的品质;另外蝉从钻出土壤至爬到树上,如此周而复始循环,生生不息,所以古人逝世后,口含玉蝉,以此作为随身下葬之用,意为可转世再生。
玉蝉的踪影最早出现在新时期时期,在商代至战国墓葬中也常有出土,而这时的玉蝉的大部分是悬挂样的装饰品。玉蝉作为葬玉中的口含品,最早被发掘于河南洛阳西周早期墓内,在东晋之后较为少见,而发展到汉代,玉蝉成为一种墓葬习俗。商周时期的玉蝉常用于佩戴,制形古朴,雕刻的造型粗放,选用的多为半石质材料。蝉的眼睛大,身翼普遍偏窄小,呈细长倒梯形。头部的中央有孔,可穿绳用以佩戴。
从玉蝉的造型来看,其整体呈正菱形,头翼腹采用粗阴刻线,刀法简单,却十分生动形象。蝉的背部刻画的双翼是左右对称的形状,汉代玉蝉的造型十分规整,i形制变化很少,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过因战乱的缘故,玉料来源比较困难,所以当其雕刻的材料主要为滑石,细节部分雕刻细致入微,较汉代玉蝉更为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