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田玉是中国的“国石”。与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四大玉石。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的和田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玉分布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和田、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质状光泽,硬度5.5~6.5,根据国际上划分方法属于软玉。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5000米高的山岩中。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仔玉,在岩层中开采的为山料。 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仔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朝时期,和田玉成为帝王玉。皇宫的玉器多是和田玉制成。特别是象征皇权的玉玺多用玉制作的,其中绝大多数是和田玉。 和田玉:最好的时光,最坏的时光 这是和田玉最好的时光。自上世纪90年代和田玉交易解禁后,蛰伏多年的和田玉迎来了自己近百年来最好的时光。 这也是它最坏的时光。和田玉的买卖从完全政府垄断走向完全的民间贸易的十几年里,这个尤其讲究品质的行业,行业标准正远远滞后于市场的蓬勃容量。在新国标的庇护之下,每年有上百吨名正言顺的“和田美玉”进入市场。但真正产自和田的好料,“每年不过10来吨。”
十八里店在北京城南的边上,是这个不断扩张的大都市的城乡结合部。这个黯淡破旧的所在是一些玉雕厂的聚集地。一条黄泥路边的小院里,中鼎元珠宝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书占坐在椅子上,一边说话,一边用卫生纸反复擦拭着一块和田玉。他曾做翡翠生意,从90年代初转向经营和田玉。“翡翠没意思,太耀眼了。和田玉温润,有内涵。”
这些名叫“和田玉”的石头年代久远,是在2亿5千万年前,昆仑山脉尚年轻时,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后形成。随着山石的裂变,松脱出的原生玉矿被冲刷到各处,经流水的冲蚀和搬运,沉积在河床,历经河水的日夜打磨,成白玉中的上品。 在刘书占这样多年和珠宝打交道的行家眼里,和田玉有着迷人的独特魅力:比如低调、内敛,触手细腻光滑,而且有生命力。被人收藏把玩已久的玉石总会比一块刚出土的同品质的石料更油润,更有灵性,即所谓“人养玉,玉养人”。而且,每块石头都藏着一个财富的秘密。这是这种玉石最合乎时代的一点:满足人们的赌性。“玉石这东西,你可能今天还很穷,明天就*它成为百万富翁,却在后天又变回穷人。”刘书占说。
和田玉买卖不可预知的大起大落和如今的股市非常相似。当股票、基金已经在全民参与下有了太明显的风险,其他价值不确定的东西便成为资金的一个个追逐点。因此,在新晋的投资客眼里,这些石头就有了更简单的符号——投资品,像股票、基金,还有更久远的年代里昙花一现过的君子兰,和80年代曾随着“股疯”风靡一时的翡翠……不同的年代,人们的赌性和不断增加的私人财富都需要一个实体来寄托。和田